书接上回,一个极致安全的大系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呢?总结起来有四句话:第一句,建立及时的错误反馈系统;第二句,有成熟方案就不要使用新方案;第三句,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第四句,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今天说说下两段:
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虽然咱们可以通过反馈系统和成熟方案避免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了,但意外肯定还是会存在,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经常用“治标不治本”来笑话一些人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但在紧急情况下,你可能必须学会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找到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
就拿飞机舱内的气压调节来说吧,一个毫不起眼的氧气面罩就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它并不是为了缺氧导致的高原反应而准备的。当飞机换气系统出现故障,根本的办法是,找到换气系统故障的原因,修好它,但是你想,飞机已经上天了,谁来修理机械故障?就算有人能修,需要花多少时间呢?
乘客使用的氧气面罩大约只能维持12分钟的时间。你可能会说,才12分钟?飞机故障总不可能12分钟就能修好吧?的确如此,所以这12分钟并不是拿来给乘客的,也不是用来修理飞机的,而是给飞行员争取的救命时间。从氧气面罩脱落下来的那一刻开始,飞行员就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存储的氧气耗光之前,飞行员必须迅速把飞机降到三千到四千米的高度,这是能让人勉强维持正常呼吸的安全高度。这个下降的速度得有多快呢?作者说,几乎需要和坠机的速度一样快才行。如果飞行员没有很好的驾驶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很难在危机中保证飞机和乘客的安全。所以你看,表面上氧气面罩是为了给乘客提供氧气的,但它更关键的作用,是给飞行员争取到解决紧急情况的时间,保护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飞机会出现事故以及怎么把飞机修好,这些在通常情况下看起来是本质的问题,在这个时候都变成了次要的。当危险或者紧急情况出现时,你没有时间找原因,也没有时间从根本解决问题。面对紧迫的危机,你可能只需要一个暂时能撑得住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先争取时间,再想解决策略。
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当然,就像氧气面罩只能争取十几分钟的安全一样,避险毕竟只能救急,想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稳定的心态,模拟机就提供了在安全环境下刻意练习危险情况的可能。
模拟机是所有飞行员都特别熟悉的一种设备。无论是刚学习开飞机的新手飞行员,还是已经熟练飞行的老手,都需要不断在模拟机上进行练习。模拟机被飞行员戏称为“空难制造机”,坐上了模拟机,那真的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它造不出的空难了。飞行员在模拟机上练习的是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和机械故障。比如,飞行模拟出北京出发的夜间航班,一段平稳飞行后,突然遭遇雷雨天气,飞机开始剧烈颠簸,此时驾驶舱又传来报警,指示灯显示舱门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机舱内气压,现在你该怎么办?你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疑惑,模拟机上制造出的那些危险情况,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会在现实中发生的呢?也许一个飞行员一辈子也遇不到。出现概率不大,并不表示永远不会出现,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一旦出现也是百分之百的事故。对于一个要求极致安全的系统来说,这是不能放过的。
除此之外,模拟机给飞行员的心理建设提供了刻意练习的机会。即使航空业有再多的复盘、再细致的规定、再严格的操作流程,但是如果真正实践中的人没有良好的心态,不能按照要求妥善处理,那前面所说的一切都白搭了。有句话叫“居安思危”,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不断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彩排”,就是模拟机存在的理由了。
当然,有些时候光靠模拟机还不够,对特别重要的任务,飞行员还是会在真实场景中做演练的。作者就曾经为了完成接送日本天皇的任务,提前飞了一次接送路线。在考察中他发现,目的地机场有一棵树的位置,可能对飞机着陆造成影响,提前让地面工作人员砍掉了。后来在正式飞行中,果然飞机就从原本有树的位置经过了,如果没有砍掉那棵树,着陆时飞机很可能会刮蹭到树干上。
说到这,我就特别感慨,为什么有些人遇见事情就能淡定从容,有些人却很容易慌了手脚呢?原因很可能不是在性格上,而是在见识和准备程度上。飞行员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总结
一个极致安全的大系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呢?总结起来有四句话:第一句,建立及时的错误反馈系统;第二句,有成熟方案就不要使用新方案;第三句,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第四句,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这四句话不仅在航空业有用,对日常生活也有帮助。生活中,咱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需要处理的问题,小到接送孩子上下学,大到准备一场大型活动,每一件事情想要做成,都少不了对中间环节的细致把控,以及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充分准备。希望今天介绍给你的方法,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