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作者: Demicat | 来源:发表于2020-06-21 22:42 被阅读0次

一、概论

一、哲学概念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共性)。具体科学是基础,哲学是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我,心,感觉,感知,经验,意志。

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意志。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金木水火土,天地,形,气。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于原子。孤立静止片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联系发展全面。

三、马哲

1.来源: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2.根本特征:实践性(最根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也有说人民性和开放性)。

二、唯物论

一、物质

1.概念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空。

2.存在方式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否认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

3.时空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选择性。时空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4.规律

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可以改变和创造(改造)。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什么都没有)。

二、意识

1.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作用)。

2.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作用

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主体选择性);指导人改造世界;调控人的生理功能。

三、辩证关系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历史统一;2.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辩证法

一、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1.联系

直接和间接联系(鱼和水之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内部和外部联系(唇亡齿寒)

整体和部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因和结果联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现象和本质联系(一叶知秋)

2.发展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运动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运动。

过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二、三大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

1.质量互变

1.质量度。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唯一标准(适度原则)。

2.量变体现连续性,质变是连续性的中断。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质变。

2.否定之否定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第一次否定,区分新旧事物;第二次否定,是对自身的发展。

3.对立统一(矛盾)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焦点是:是否承认事物运动由其内部矛盾推动。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福祸相依,优缺点)。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斗争性:时时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4.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多组矛盾)。要求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对立统一)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组矛盾)。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注意:质量互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否定之否定是趋势和方向,对立统一是动力和源泉。

五对范畴:

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必然和偶然(时势造英雄)

现象和本质(一叶知秋)

可能和现实

内容和形式(东施效颦)

四、认识论

一、实践

1.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形式:生产实践(改造自然,最基本的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及精神生产实践。

二、认识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现象)到理性认识(本质)。理性认识赖于感性认识(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论的辩证法)。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三、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新领域;2.实践为认知发展提供必要条件;3.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和谬误

1.真理(正确认识)特征: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2.对立统一:真理不同于谬误,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五、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发展。

二、社会意识

相对独立性。

三、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构成:劳动者(人类)、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自然界)。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资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标志。

3.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总和。

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居于核心地位)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不包括语言学、逻辑学、管理科学和自然科学)。

四、人民群众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阻碍的不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在于社会价值。

相关文章

  • 马哲

    以“浏览一分钟,走神三五分钟”的速度看完了这本书,走神是在想高中的政治老师,她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我喜欢她胜过自己班...

  • 马哲

    一、概论 一、哲学概念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共性)...

  • 马哲

    这一周就在马哲的那些点里,绕呀绕呀绕,比起之前的那些专业课,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有点乐在其中的感觉。 “矛盾是发展变...

  • 马哲

    为自己读完马哲点赞!恭喜自己在知识和思想上又增添一笔! 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马哲里的每个字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

  • 今日马哲

    作者『麻婆碎豆腐』 主题『27天日常生活记录』 一晃就十八周了,过完这周就是真真正正的期末考试阶段了。 按照我们学...

  • 马哲简述

    当年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如今自己坐在自己所革命消灭对象的位置上。这确实是黑格尔所说的历史的狡黠吧。精神总...

  • 人总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绷得紧紧的呼吸困难的生物

    今天上了三节讨论课,马哲宗导中哲。马哲感觉ok,宗导被迫回答问题,中哲助教小哥很帅哈哈哈哈迷之像他胸前那个大麋鹿,...

  • 杂志采访——气运联盟

    胡宇桐 赵珂 马哲

  • 星空下乡路间纯爱(第二回)

    马哲看着眼前的女孩看的出奇发呆了,女孩也是,这时候马哲的爸爸也就是女孩的二舅说道:“马哲,我不记得你这样过,...

  • 马哲,不白学!

    是否有人曾问过你,或者在你的心里曾问过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你学到了什么或者你觉得最有用的一门学科是什么? 我回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vz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