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苏联公认的统治者,已经同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领导人是为了争取时间才同德国妥协。斯大林对希特勒及其带来的长期威胁没有丝毫幻想。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内斗。即便是共产党中的高层人士也不能幸免,斯大林需要时间来重建,而德国人的提议显然是天赐良机。
对希特勒而言,与苏联达成协议会增加其政治冒险游戏的风险,但也会带来丰富的资源。希特勒坚信他已经找到了捍卫德国未来的道路。国内农业产量的不足是德国的一个明显软肋。他声称:我们需要乌克兰,“这样就没有人能够让我们像在上一次战争中那样挨饿了”。
1939年9月1日,在这一历史性协议签署后仅仅一周,德国军队就越过国境,毫不留情地突破了波兰的防线。
印度和中亚地区对局势的恐慌性预测也开始传入伦敦。因为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签订的协议不仅为德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源,也为欧洲的战争铺平了道路。
1940年夏天,英国人和他们的帝国正在垂死挣扎。纳粹德国与共产主义苏联前一年夏天在莫斯科签订的协议很快就让这个世界看起来完全不同了。通过苏联,柏林与亚洲和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系列新的联系,这将改变西欧与中亚地区未来的贸易和资源路线。
然而,这种改变极度依赖于苏联持续而坚定的支持。尽管在入侵波兰后的数月内,大批货物和原材料涌入德国,但这一过程并不总是那么顺利。
忧虑和不安致使德国作出了一个以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百万苏联士兵——以及数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
感想:无论是不是同盟或对手,以及据此制定的政策,其背后全是出自于自身的利益,而且完全不顾弱小的一方。就像在《为奴十二年》里那个奴隶主一样,对于“人人生而平等”这个说法哈哈大笑,因为“黑人不是人,他们和猴子一样”。面对这样的敌人,要么死亡,要么反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