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我加入文青绘画群以来最满意的一幅画了(临摹)。还要谢谢老师在作业点评中推荐给我的《绘美颜》这本书,书中的素描风格都是清新干净的,正是我喜欢的。
这幅也是绘画群的作业,一幅自画像。在画的时候,我尽量想画出干净的感觉,可是另一方面下意识的还是要按照素描的严格要求,想通过排线表示出脸部的明暗和结构。结果就是在眼部和鼻子的处理,显得拖泥带水,既想要干净的画面,又想结构明晰,这个要求对于我有点做不到啊。
在现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又开始重视了阅读的作用。看过这么一段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虽然是讲阅读的,放在其他的事情上,也照样成立。
其实要说绘画的专业训练,我还真是有过,都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当时我还是个在幼儿师范学校读书的小女孩,在学校的第一次素描课上,画石膏球体,我画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老师看到了问我:‘你是用圆规画的吗?“我说不是,老师说第一次画成这样,你可以看看要不要专门学学?
从这一句话,我开始了两年多的绘画训练。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想要开始一件事情,别的不说,信息的获得很是容易。如果想要画画,上网随便找找,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海量的视频,过程图,俯拾皆是。但放到二十年前,情况完全不同。
当时在我的家乡想要学画画,只有绘画培训班一个办法,课程内容也很一致,就是素描和水粉。素描课,首先由石膏体开始,球体,长方体,三角体,还有奇形怪状的各种体,对于形状和线条有点感觉了,开始石膏像,先画五官的石膏像,大大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按照老师的话讲,这个耳朵在纸上立起来了,就可以开始石膏头像了。伏尔泰,大卫,阿波罗,我画的最好的一幅是四开的大卫头像。
石膏像的阶段过去,就开始人像素描,老师找的模特大多是老头,坐在画室的椅子上几个小时,一堆学生围着画,也是挺累的。真人比石膏像难的多,相比用铅笔表现石膏的光滑质感,用铅笔画出皮肤的感觉要难得多,同时按照老师的要求,还要立体,还要有结构。
这是我硕果仅存的一本素描书里找到的,同是人像素描,差别就能如此大。现在看,我所喜欢的《绘美颜》素描风格,是结合了一些国画的工笔线描技法,除了五官的细致描画外,不对面部肌肉做任何表现。但是在培训班上,这样的画法是不被老师所接受的。所以,学到素描人像的阶段,画画于我,开始变得有些痛苦。
痛苦归痛苦,我也能勉强达到老师的要求,当时的我也并不知道,画画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既然老师说我的画面不够立体,结构不好,那我就努力修改。
时间慢慢过去,接下来的课程是水粉静物。
这是一张网上找到的水粉静物画。
水粉静物,我现在想起来都很头痛。那时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在桌子上铺块布,弄几个褶子,放几个苹果,苹果是最常用的水果模特,因为不爱坏。放了苹果再放个罐子,碗什么的,有时候老师还会随手把喝水的保温杯也放上去,还有一次,放了一副眼镜。布置完,对着画,我就开始咬笔头。这可怎么画?
水粉颜料不同于水彩,是可以覆盖的,一层层盖上去。这看起来好像是个优点啊,画不好了可以改,其实不然,一层层的盖,调色不好画面很容易就变灰了,水粉颜料的特性又是干了之后会比湿的时候暗淡,更容易让画面看着灰暗无比。开始学习水粉之后,我就没有画出让老师夸奖的作品了。我当时怀疑我可能是对色彩没有感觉。现在想想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不再享受画画了。是因为在以艺考为目的的培训下,我的画无法达到考试的要求,这种将画画当做一个任务完成而不是沉入其中,使我失去了对于画画的兴趣。
时光荏苒,十多年过去,我再没有画过一幅画。
重新画画的渴望,就如同当初它从我身上消失那般突然,又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这一次,拜发达的网络所赐,有各种有趣的教程,书籍可以选择,画画,重新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乐趣。
这是隔了多年后的首次提笔画画,现在看来透视,角度都不对,整个画面感觉很怪异。唯一欣慰的一点就是又可以开始画了,至于其他的,手感和线条已经不复存在,需要重新的学习。我随便选了一本看上去有意思的教程书,一分钟画简笔画,通过简单的内容,来找回感觉。
由简单的内容开始,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很快,我不再满足于黑白的画面,想要挑战色彩。当然,水粉我是再也不会碰了,当初的受阻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是水粉需要的画材太多,画架,画板,画纸还需要裱纸。对于已经拖家带口的我,如此大张旗鼓实在麻烦。
买的第一本书是飞乐鸟的,于是我在他家的店里随便看了看,就此,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他家的书最多的是绘系列的彩铅教程,之前我所接触的彩色铅笔就是画重点时用的红蓝铅笔,从未想过还可以用彩铅作画。
彩铅对我来说很合适,准备一个素描本,买一盒48色的彩铅,再买几本书,就可以开始了。
慢慢的,难度开始增加,当我尝试画更加复杂的内容时,我还是很怀念当初所经过的训练。那两年多的学习,还是对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可以在造型线条方面把握比较精准,面对有着详尽步骤的教程,可以临摹的惟妙惟肖。
这幅水镇的临摹又是一个瓶颈,只画到这个程度就再也无法继续。临摹精细的作品耗时很长,有时忙起来几天都没有动笔,再次面对画纸时,无从下手的无力感再次而来。这幅半成品之后,又是将近一年没有再碰它。
这段时间我自己也在想,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风格才适合我。我希望可以画出孩子的点点滴滴,也尝试了一些小漫画,可一涉及到创作,就感到画技还是有待提高,脑海中想象的情景要落在纸面上,很难。
尝试生活场景的小漫画,就成了这个样子:
一组六七张的小漫画,动辄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速度之慢已经不能用龟速来形容了,蜗牛速。
之所以速度奇慢,除了自己基本功不过关,脑海中的场景需要借鉴很多资料才能画出来,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习惯。事情多的时候,画画就是被略过的那个,虽然总是惦记着没有完成的作品,却总是安慰自己明天再画好了。
如此,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自己的拖延症了。
就在此时,机缘巧合,看到了文清开班的推文,这个群的群规很适合我这样的拖延症,强制打卡,正好也给了我机会让我把21天原则落实一下。
一个月的时间,除外习惯的培养,在绘画群中,还看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同时,也算是初步奠定了我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以及我今后打算要强化练习的方向,这是很重要的。在此,也很感谢老师和群里的伙伴对我的启发。
五月的绘画群接近尾声,六月即将开始。手绘自己的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