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
“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时,你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间清醒,非杨绛先生莫属,说得话,总能直击灵魂。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父母也在慢慢变老。
他们,曾经温暖的手,也渐渐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小时候,每次跌倒,父母的手,总是及时地伸过来,轻轻地把你拉你起来。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霜花落满肩头,他们身影也日渐憔悴。
每次回家,父母,似乎都比之前更苍老,心里就莫名酸楚。
泪水在心里流,希望时光能慢一些,再慢一些。
我们,时常会误以为,给父母最好的是买回家的礼物,或者是偶尔的几句问候。
其实,物质和语言的交流,或许,只是表面上的孝敬。
当父母老去,他们最渴望的,是子女的陪伴和理解。
一个简单的握手,一个搀扶过马路的动作,或是为他们轻轻揉捏疲惫的双肩。
或者听他们唠叨,或者给他们端一杯热茶。或者,给他们用热水泡泡脚。
这些细微的琐碎的小事,或许,都比说一箩筐,好话更能传递出浓浓的关心与爱意。
甚至,我有一个诗人朋友,他的妈妈八十岁了。上完卫生间,会忘记冲水。他说,他每次回家,首先是检查卫生间。
他说,家里还有孩子与妻子,他们可能会捂着鼻子"嫌弃"。
但是,他说,他不会,因为那是老妈。
在老妈暮年,看着母亲每天浇花,养鱼,他就很高兴。
听一个大男人,在那里说着这一切,有一个瞬间,一阵暖流涌过心尖。
很多人,只是在朋友圈孝敬父母,他是实实在在的爱母亲。
我的同事,在她妈妈暮年,甚至辞掉工作来照顾老人。
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照顾父亲一样。
有些事可以停下来,有些事不能等。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我们每个人都会老。
你养我小,我陪你变老。
世界上最怕的事情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让我们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多帮着干点家务。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别让遗憾成为我们终生的伤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