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问题》第六次预习作业(第八章)

《大问题》第六次预习作业(第八章)

作者: 曹瑞玲_14b0 | 来源:发表于2021-05-17 16:33 被阅读0次

    1、人们把追求口体之奉的身体主意也是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这是伊壁鸠鲁的原意吗?但伊壁鸠鲁为什么仍然命名自己的论理学为“快乐主义 ”?

    答:不是伊壁鸠鲁的意愿,他提倡简单的快乐、安宁和平静,提倡心灵的快乐和朋友间的友谊。低级肤浅的像饮酒作乐等都不能带来愉快的生活,相反,他认为愉快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

    因为快乐的生活是一种被所谓的快乐主义哲学所捍卫的良好生活的观念。它认为良好的生活应该是从生活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快乐。快乐主义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伊壁鸠鲁仍然命名自己的伦理学为“快乐主义”。

    2、什么是伦理利己主义?它和心理利己主义是什么关系 你怎么看林肯对自己救助小猪的解释 ?

    答:伦理利己主义是我们应当按照自己的自利行事,这是一种道德理论,它也被称为道德利己主义,它并不直接描述我们心理的各个方面,而是规定了一条指导我们行为方式的一般原则。

    伦理利己主义和心理利己主义的关系:它们的观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与一个人自己的实现有关,心理利己主义体现在心理动机上,而伦理利己主义是规定了一条一般原则,来指导我们行为方式。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心理的各个方面,但伦理利己主义是在心理利己主义的基础上产生规定的原则的,并指导行为方式。

    对于林肯救助小猪,我觉得既是道德利己主义,也是伦理利他主义。林肯救小猪,一方面是因为内心有原则的指导,要挽救生命,因为道德利己主义,如果不救小猪,就会自我良心上谴责不安。另一方面,林肯救小猪,对他而言,并不违反自己的利益,而且对小猪有益,可以救小猪的生命,这就符合伦理利他主义。但我也认为当林肯救小猪时,也许最初并没想那么多,出于一种人的本性,并没有任何意图与目的,只是为了救而救。

    3、作者认为什么叫文化相对主义?请结合一下两个案例加以阐释 。

    案例一:爱斯基摩人自古以来就保有有杀婴,尤其是女婴的习俗 ;许多家庭都会杀掉多余的女婴儿,不受任何舆论和良心的谦责,。类似的 ,爱斯基摩人的老人太过虚弱时,就会被遗弃在雪地里等死 ,没有任何社会规范会法律来干预。

    案例二,一位旅居美国三年的肯尼亚商人,私自雇佣了一位外科医生给自己 两岁的女儿实时了阴蒂切除术;事后,被知悉的邻居举报 ,这位商人被羁押待审,很显然,这种手术在美国是违法的。然而这位商人解释道:首先,他不知道这种手术在美国违法 ;其次,即使今天不做,将来回到祖国,按照习俗和理法 ,他的女儿在成人之前还得做这个手术,迟做不如早做,之所以选择在美国做,看中的就是这里先进的护理方式 。

    答:文化相对主义,作者认为世界上(甚至在同一个社会之内)的不同民族实际上持有不同的价值,并且信奉不同的道德规范。就如爱斯基摩人杀婴、遗弃虚弱的老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照顾那些成年或年轻的社会成员的福祉。我们对这些行为感到不可思议,这是违背道德的,更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这些行为他们却认为合理合法,不受舆论和良心的谴责。持有不同的价值,信奉的道德规范也不同。这就是文化相对主义。

    4、请在一下三题中任选一道:

    1)关于什么才是“绝对命令”康德说,“要按普通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据此,请阐释第271~272页的“借钱而不能偿还”,为什么不能成为一条“绝对命令”?关于什么才是“绝对命令”,康德还说,“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 ,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而不能只是手段 ”,据此,请再次阐释上述案例;然而,假如你虽然明明偿还不起 但又确实需要这笔钱来救助一个街头的流浪儿童,按照康德,你该如何向你的朋友开口才算是道德的行为 ?

    2、请判断,下列言行是否符合康德的道德观:

    a、假如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认为,黑人就是劣等种族,只有杀光黑人,人类才能摆脱负担 ,实现社会福祉的最大化,而且他坚定的承诺 ,如果自己也是一个黑人的话,他甘愿被屠杀。

    b,你生病住院啦,你另一个城市的朋友知悉后,很关心,觉得必须要来探望你 ;于是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赶到了你的病房,起初,你无比感动,然而随着交谈的深入,你却发现, 他对你的病情及痛苦既不了解,也不愿了解 ,你发现他对你并没有多少同情:既不嘘寒问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关切来, 正如他所说的,他来看你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道德义务,他为了义务而义务 。

    3)、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角辛德勒是一个纳税,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然而他的工厂却成为了纳粹恐怖吓的犹太人最好的避难所, 为此,他和党卫军军官周旋、撒谎,进行了无数次的贿赂,直至倾尽所有。请问,按照康德,辛德勒的行为道德吗?

    答:我选择的是第3首。

    按照康德,辛德勒的行为道德。辛德勒虽然对党卫军军官撒谎,但他的意图是好的,是为了保护犹太人,如果不撒谎,犹太人将会被无辜杀害。康德将拥有好的意图的人称为具有“善良意志”的人。当我们受一种善良意志驱动,打算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我们的因为就是道德的。辛德勒的行为是善意的谎言,符合康德的善良意志即行为的善良意图。所以按照康德,辛德勒的行为是道德的。

    5、请比较276页两个版本的电车难题,结合功利主义伦理观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境下, 同样的投入产出比,人们的道德抉择却可能截然不同?据此,你对功利主义伦理观有什么感悟 ?

    答:第一种情况是扳动拉杆使其中一人丧命,保全五个人的性命,这在道德上可以接受,而将一个人推向轨道让电车停下来,保全另外五个人的命,是不符合道德的。

    这两种情况都是为了保全更多人的生命,但第一种是两者只能选择一种,要么救一人,五人丧命,要么救五人,一人丧命,那么普遍会认为失去一人救五人,这符合道德主义,也符合后果论理论。但第二种情况是直接把无辜的人推向轨道,这是伤害无辜,虽然结果救了五个人,但手段太残忍,似乎没有了人性,不能被人从道德上接受。

    6、电影《唐山大地震》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启 :1969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 方登和方达。妻子李元妮差点因为难产宿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欢喜的离开医院 ,从此过上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7月的一个傍晚,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瞬间改变,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 ,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儿板楼压在两边,无论如何只能救出一个孩子, 作为母亲的元妮该如何抉择呢?结合本章出现的种种伦理观念来回答 。

    答:如果只能救出一个孩子,作为母亲的元妮应该会救儿子方登,根据伦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他主义,儿子是他老公传统接代的人,为了让老公有后代,她会救儿子,这既有母亲的自私心,也有利于她的老公后代,也符合伦理相对主义,因为男孩的地位比女孩的地位重要,这是中国根深蒂固的观念,虽然女孩地位比原来有所提高,但在人们心里,男孩子才是延续家族的人,这也符合义务论道德,作为母亲的元妮会出于为丈夫传宗接代为义务救儿子,这属于世俗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问题》第六次预习作业(第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bj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