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问题:
描述一下京东、阿里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和月均消费金额
数据可以随便编,你会如何描述上面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描述一下京东、阿里的不同性别、不同省份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月均消费金额、月均消费次数?
数据可以随便编,这个问题你又会如何描述呢?
这个问题看似不难,但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背后的思维模型(套路),提高做事的效率!
一、重新定义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我对这个问题的定义为:如何对一个/多个对象进行描述?
二、拆解问题: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渐变得复杂
1、描述一下消费者的平均年龄
电商平台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0岁
2、描述一下京东、阿里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
京东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32岁
阿里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28岁
变换一下表达形式
3、描述一下京东、阿里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
京东的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1岁
京东的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3岁
阿里的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27岁
阿里的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29岁
变化一下表达形式
不管是直接描述的形式,还是用的表格形式,都是用的一维形式,一维的基本模型是:
其实还可以用二维的形式
这也是二维的形式
二维的基本模型是
4、描述一下京东、阿里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月均消费金额
京东的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1岁,月均消费金额是500元
京东的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3岁,月均消费金额是400元
阿里的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27岁,月均消费金额是600元
阿里的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29岁,月均消费金额是300元
在上个步骤中,增加了性别,导致描述文字的行数增加,而在这个步骤中,虽然增加月均消费金额,但是描述文字的行数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
根据这个问题的定义:如何对一个/多个对象进行描述? 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核心关键词:对象和描述,
增加了对对象的细分维度,会导致对象的分类增加,所以会导致描述文字增加,增加了描述的指标,对象的分类没有增加,只是针对同一类对象多了一个指标描述它,因此不会增加增加行数。
性别是对消费者的分类,而月均消费金额是对消费者描述的指标。所以,在上个步骤中,增加了性别,导致描述文字的行数增加,而在这个步骤中,虽然增加月均消费金额,但是描述文字的行数没有增加
三、模型总结:描述模型
应用场景:如何对一个/多个对象进行描述?
模型基础:一维空间、二维空间
方法论:
1、区分出要描述的对象和指标(数值型、文字型)
2、根据对象的分类多少,选择一维形式还是二维形式
四、应用场景举例
1、总结不同品牌过去一年每个月的销售金额、销量的差异
2、总结不同产品,在不同功能上的差异
……
本文的思路是针对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重新定义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从逐步拆解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找到解决该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找到思维模型之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处理该类问题的效率。
当做一件事情,感觉不是那么顺手时,说明做这件事情自己处在“学习区”,做完之后就要总结背后的思维模型(套路),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运用之前总结的思维模型,提高做事的效率。如果不能总结出背后的思维模型,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仍然处于“学习区”,做事效率比较低,相当于之前所做的事情对现在没有帮助,这才是最大的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