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

作者: BIYU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22:02 被阅读0次

一、人群观察

大多数人普遍都已被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严重分散掉了专注力,要么不断地输入一切杂乱的信息到自己的脑子中,动不动地看这看那,是片段化、碎片化的而无法成体系,要么不断地输出自己的各种观点、见闻、看法和情绪,几乎很难忍住长时间不诉说或谈论着事情,但都是浅显而随意的。

这是一类分心的人群体征。分心的人容易在做事情的时候出岔子,不够专注。

还有一种是本能自我超强的人群,凡是以自我愉悦和舒适快感为主,较多的重视自我的感觉。过得洒脱惬意,自在感超强。本能自我强的人,自我被照顾得很好,但是能够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

二、归属感

有一类人,天性对于与人的亲近渴望较强,爱说爱组圈,在这类人中需要分享,才能打入圈子成为一员。结合自己观察,即在我们人类世界里,要形成关系,本质就是分享。精神分享或物质分享!

在我进入一段新关系中,刚开始一般并未建立起信任,因而对于容易他人的过度分享会感到不适应,感到压力,不习惯去暴露过多,后来认识到这个问题,大致思考下,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可自我暴露的,什么不可,有一个基本底线。这样自己谈论话题就不会没有脑子似的无意识说话。当进入这样一种分享的氛围时,人就不得不去分享,才能在圈子中融入。

经过这样的相处,会发现其实与人分享聊天,也就是精神上的链接,可以建立起一种基本的归属感。

要打入圈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物质的分享,小恩小惠之间的礼尚往来,基本上就能形成一种圈子的归属感氛围。但不管是哪一种圈子或关系,本质还是这一群人之间有着某个共同的目标,组建在一起,所以关系才存在,才去保持着这样的关系链接,比如说职场上的同事关系。可以理解为关系就像是一场彼此刻意的投其所好的行为过程,目的是保持彼此信任与链接,以保证在实现共同的目标过程中,维持良好的相互交往体验。

因而推论,维持关系,是人的一种理性、现实而刻意的行为,并非是无意识、本能的行为。是人们为了保持共同目标良好推进,而选择的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促进活动。

在经历了本能亲近人-本能远离人的两种关系模式,自己目前还是保持着那种远离人的倾向,虽然本能是渴望亲近,但在安全感(信任)没有建立之前,更多的是恐惧人。之前认识两种极端倾向都不够好,但现在看,亲近人还是远离人,并非一定是都不好的,而是要看关系里对应的那些人,是什么样?然后选择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方式去面对。

三、

最近在学校看了近五千多个学生的名字。看着那些常用和不常用的名字,深刻觉得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受着当下时代与文化的完全影响。

当我们以为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与众不同的个性,有着特别好听的名字,但放在社会大背景和大量同胞数据之下去对比和预测,每个人的生命可能性和人生轨迹,也许早就被所处的文化,社会而限定住了。说的是大多数情况,当然会有一些少数的特例。

以张靓X这个名字为例,一个学生是2005年出生的叫这个名字,根据记忆是05年超女很火的那个时代,所以她就被启了这个名字。

以前以为自己不同,想特别,其实是人的一种自恋倾向。

相关文章

  • 人群人群,我想你

    人群人群,我想你 以前有恐人症 上班高峰期,马路堵得像便秘 传统佳节,车站挤得怀疑会氧气稀薄而窒息 心情不...

  • 人群

    你最初的悸动,来源于胎生的寂寞。搁浅的脚印,是你疼痛的眼睛,麋集积水的风景,张罗了涟漪的年轮,使你意外衰老。...

  • 人群

    树上多了几声麻雀的声音 都其实还没从寒意中回过神 声音低哑 她也许想在夏天来临之前 晒晒太阳 人们在树上艰难的爬着...

  • 人群

    每次在地铁里和拥挤的人群站在一起,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这个陌生的发达城市,就会感到很孤独…远离亲人是为了什么?

  • 人群

    在这黑压压的人群里 我在寻找,在张望 突破那一丝密集的空气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 我在探求,在凝望 透过这没有缝隙的群...

  • 人群

    人潮向我涌来 像风穿过空寂的山洞 一声巨响,无一物留下 此刻觉得生和死都差不多 这一生,除了和庄子相遇 所有的相识都多余

  • 人群

    人群 干了这罐冰可乐春山八字梨涡我的眼前只剩下雾蒙蒙还是雾蒙蒙只剩下雾蒙蒙还是雾蒙蒙只剩下雾蒙蒙还是雾蒙蒙哭呀笑呀...

  • 人群

    我不能再到人群中去 我听不懂他们的话 只会用心交流

  • 人群

    林一用力挤了挤酸胀的眼睛,走在六月的阳光铺满的街道上。闻得一阵嘈杂,寻声看去,一群人正围着什么议论纷纷。林一心生好...

  • 人群

    嘈杂的街道 纷繁的花儿 我用天空撒下的雨点 装饰这无边无际花丛 和尘世间不息的人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cb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