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点沮丧。
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工作了一个多月,完成了一篇文章。本想赶着修改和发表,看能否赶上年底的职称答辩。但后来把文章拿给老师修改,老师说要想事情按照我的预期发展,只能是事情以极尽完美的节奏发展,并且降低文章发表的期刊影响力,才有可能达成。他觉得风险太大,结果大概率不会好,因此建议我调整计划,不要太赶时间。
按照老师的说法,即便是我想节约时间发表在一般期刊上,那也应至少再提前一个多月完成文章,才会比较稳妥。老师做事情条理清晰,一般会提前很久就规划,然后一般能按计划完成,所以常给人胜在必得的感觉。
而我在提前做规划,并且按期完成计划方面一直做的很差。再提前一个多月就完成,根本就在我的观念之外。正如老师所说,我一直想着要为年底职称答辩做努力,但做事上却是卡着点来的,经不起任何风雨和意外,否则就要夭折。
刚开始听到老师的建议,我很沮丧,而且心里还很后悔,为什么自己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写作期间,没有做到百分百全力以赴?比如周末还是非常想要和家人一起出门,非常想陪伴宝宝。有的时候,也会因状态不好偶尔看电视剧消遣。如果周末能全情投入工作,平时也不会因为看电视剧或微博之类的浪费掉时间,是不是我就能争取一到两个星期完成,然后能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可能性?
但后来跟老公复盘,我想明白了这件事。
完成文章的节奏和状态,是我本身能力的综合体现。我期望自己能短期爆发式努力,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但那只能算我的愿望。我当前的自律能力和工作习惯,都决定了我做不到那样的一个状态。我有宝宝,我也喜欢家庭生活,我想要陪伴宝贝和家人,因此不可能周末两天都全情工作。偶尔晚上看看电视剧消遣,事后后悔,也是以前常有的状态。所以也很难因为这次的任务紧张,就能完全摒除那些事情。
况且,即便如自己所想,我真的省出来了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投了一个影响力较低的期刊,最后能顺利刊出,也有很大的侥幸心理。要想稳妥一点,那不是再多付出一点能力,再把稿件完成时间提前几天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很久,比如至少一个月以上才有可能。而且我想象中不顾一切只写文章的做法,是脱离现实的,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问题是我没有充分预留这篇文章完成到刊出的时间。
那我为什么会如此呢?——一方面,我没有想到即便是较低影响力刊物也要比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点,那就是我以往卡点的工作习惯让我做了卡着点的计划,没有充分给各种意外预留时间。
所以虽说这次我放弃了文章投稿,对年底职称答辩有较大影响,但获取到的这个教训,却让我在很多事情上会极大受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意外留出时间,才不会依赖上侥幸心理,才能稳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