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

作者: 但行耕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20:35 被阅读20次

    最近在琢磨着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我也尝试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先读目录,花时间先根据目录整理出一份该书的内容提纲来,要手工敲一遍,不偷懒、不嫌麻烦地体会一遍。

    对于自己积累的方法觉得还是太单薄,记得以前看过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网上买了一本实体书,想好好学习学习。

    《洋葱阅读法》的内容目录看起来,和《如何阅读一本书》等书的概念内容很类似,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配了一个形象标志物:

    01 鹉哥:带着大脑去读书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带着自己的大脑。

    要选择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去读书,别走神,去掉无用的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尽可能进入心流状态。

    没有人能够一次都记住,要多次复习,好书值得读3遍。

    不要一上来就啃难的,循序渐进是最好的方法,难度适当才能激发感官兴趣,让自己检查下来。

    通过小设计,让自己养成读书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好习惯,才能读书不费力、不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也要循序渐进式的,从设定每天读书5分钟开始,从每天早起5分钟开始,准备好读书的仪式感,通过社交分享,逐渐促成读书习惯的养成。

    02 章鱼:如何做碎片化阅读?

    首先,碎片化阅读不是要去学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而是相反,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好,去有目的地去学习一些系统化的知识。

    关键在于时间计划的制订,如何用细碎的时间,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就能啃下一个大目标。

    每个大的目标,实际上也都是可以拆解成小块块来,利用碎片时间把这些小块知识给学习了。

    这些小块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概念”。

    一个人是否聪明,就要看他是不是掌握了足够多的概念?是不是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不是有系统的方法论?是不是有成功的应用经验?

    要把这些众多的概念,按照合适的方法论组织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体系是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砖头水泥,要能看到整个大厦的宏伟蓝图。

    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包括:归纳提炼、相互关联、融合合并。看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共性来,看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来,能够使用这些概念创作出一个新的事物来。

    分享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概念建立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发现更多的关联,能够创新出更多的应用来。

    当然,碎片学习最大的麻烦还是在于时间的管理。如果有整块的时间学习,大家当然会选择整块的时间进行集中式学习,毕竟对于大脑来说,切换场景,进入状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好的办法还是在于梳理自己有哪些时间可用,针对不同的时长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从需要出发,从兴趣出发,再加上一定的执行毅力,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03 剑士:如何做快速阅读?

    首先来看两个对比

    • 30分钟,从头到尾逐页逐句读一本书;
    • 8分钟看目录和序言,22分钟详细阅读关键章节或概念

    哪种方式更好时间利用的更好?哪种方式更能促进主动阅读、促进理解、促进记忆新知识?

    阅读的本质在于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内,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阅读,能够快速抓到作者提到的概念点,提升自己的认知。

    其关键还是在于带着大脑读书,读书是一个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快速阅读的步骤可分为:因概扫切复

    • 因-提问:把书和自己的需求关联起来,“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能从这本书里面学到什么?”
    • 概-预习:通过目录和序言来大概了解某本书的结构、范围、作者的主要思路等。其实也是促进自己能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来,吸引自己能够深入读下去。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个人体验的结论也是如此。预习的过程,其实也是看导航图的过程,让我们对于将要进入的领域有个全面的了解,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 扫-扫读:把整书快速浏览一遍,只看开头、关键词、图标、粗体字等。把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标注出来留待后续进行精读。现在也有很多书在每个章节做了小结,这最方便我们更快地掌握全书的内容。
    • 切-切重点:根据前面掌握的知识,设立概念卡片,或者写九宫格笔记。根据概念在书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掌握了最重要的概念和观点,一本书也就会物有所值了。
    • 复-复习:整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把不清楚的地方再多读读,如果需要,在做一些延伸阅读或深度阅读。有些书读一遍是不能真正完全体会的,需要两遍、三遍地读。不断加强记忆和理解。复习很重要,不复习回顾一下,很难记住。

    04 导航员:如何做好阅读笔记?

    我买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就是想了解了解的卡片法。很多书都太厚,知识点太多,很难一下子记得住,直观上认为,通过卡片的形式应该能够更好的做归纳记忆。

    小六首先讲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我们做笔记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加强理解和应用。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精华的地方都做成读书笔记,只要跟随我们的读书目的,选择我们要用的地方做笔记就可以了。

    没有书的时候,比较考验记忆准确性;有书了以后,考验记忆容量;现在信息随处可查的情况下,考验学习理解能力。

    通过整理读书笔记,让我们能够更快地把概念串起来。一堆离散的概念,大家是很难记的,只要按照理解的习惯,串起来,形成脉络、形成体系,才能更好的消化掉。

    对于这点,是目前我需要加强反思的。虽然买了很多书,也读了很多书,但没有好好消化吸收掉。一本书匆匆的读一遍,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写读书笔记,应该是一个好的方法。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把读书放慢的过程,这样就能有更长一些的时间去慢慢思考、慢慢琢磨。

    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 标记:大胆地在书上乱写乱画,针对重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出显著标记和个人体会,这样可以为下次阅读提供快捷方式。
    • 收集:把读书笔记收集起来,集中管理。记录书中一些提升认知的“鲜活证据”来建立高阶模型。需要整理自己的信息渠道,确定哪些信息该以什么方式收集。比如朋友圈、公众号的文章该如何采集,书籍、课程的知识该如何采集,定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的方式,可以是康奈尔笔记法,也可以用印象笔记法。目前我采用的则是在简书上做日更。小六推荐了全能扫描王的app,我也试用了一下,识别准确率还是很不错的,感谢一下。
    • 整理:可以采用读书卡片法,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提纲整理法,整理出整个文章或书籍的目录提纲;手账彩图法,画一幅彩色手账,把知识可视化;制作读书PPT法,采用ppt工具进行整理,方便后续演示;
    • 建立个人图书馆:把整理好的知识卡片进行分门别类保存,方便快速检索。这需要巨大的耐心,我在这方面是缺乏的。
    • 输出:如果不输出,就不会印象深刻。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简书、读书会、与朋友进行讲解等多种方式来分享输出
    • 应用:把读书学到的理论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知行合一,只有把学的东西应用起来,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简单说来,标记—>采集—>整理—>内化—>应用,是一个简单而完整的读书过程。我们每拿到一本书,都应该努力把这个流程走完,可能有的书收获的多一点,有的书收获的少一点,不要紧,只要有收获就可以。

    05 机械师:如何做主题阅读?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很多大神,每年能读几百本书,他们是怎么读的?

    一般来说,如果按部就班的一本一本地读书,是很难一下子读的很多的。只有围绕着某个主题,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完很多本书。

    至繁归于至简,关于某个主题方面概念一般并不会太多,读书要先理解本质,如果理解了本质,读书的速度就会提高很多,自己如果已经有了一个知识体系,一年要读100本或1000本书都不是难事。

    按照阅读材料的类型不同,主题阅读又可以分为三类:

    一、碎片化的主题阅读

    在一个时段内,围绕着某个主题收集到多个碎片化的文章,然后集中阅读。不过,同样需要进行清单化、体系化,最好是能够进行知识输出,才能把碎片化的成果最大化。

    小六推荐了“即刻”app做关注的消息订阅,可以即时获取同好者的信息。

    碎片化的内容太多了,随便看是看不完的,最好采用主动的方式去订阅,精力有限,关注自己关注的,才能给自己增值。

    二、基于书籍的主题阅读

    为了研究某个主题,收集相关领域的多本书籍,形成专题书单。收集的方法可以通过豆瓣、百度、知乎、书籍内部的推荐链接等。如果有条件,可以趁电商活动日一次性买过来,参照阅读。当然买之前也可以看看书的介绍、目录结构、推荐的话,基本可以知道了个大概。

    当一堆书摆在面前时,首先要做的是快读,知道一下该书的核心观点,很多书都有总结性的章节,先看看概要总结,做个快速标记,把可能有用的章节给标记出来,待后续集中阅读。

    快读以后,确定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要想着对于这个问题,我目前的答案是什么?书中可能的答案是什么?哪些会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樊登说“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使命”,明白一本书要阐述的问题后,很容易理清它的框架纲要,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思考不足,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也能更进一步。

    如果在同一个主题上,有几本书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这样会更有意思,更能提醒

    三、经年累月的领域阅读

    当碰到一个“大”问题的时候,需要花数月数年才能有所体会,有所心得。有时候,有些书不到一定的年纪是读不懂的。多年以后,再读时才恍然大悟。

    这好像古代的练武的人,一门功夫要经过多年修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读书也一样,板凳要坐十年冷,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才能进入新境界。

    06 掘金者:如何做深度阅读?

    什么是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就是能够升级我们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面对一个玩具小汽车,孩子的视角、家长的视角、设计师的视角、销售者的视角,差异会非常大,得到的观点也是非常不同。

    阅读也是如此。

    读不同人的书,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经历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感受。

    哪些内容值得深入阅读呢

    有人认为文学、心理学、哲学、投资学等的书值得深入阅读,其实甄别深入阅读的对象时,我们针对的不是书,而是“概念”。

    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某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如何使用,形成原因是什么。

    这些概念实际上也是作者用来解释世界上事物的模型,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方法。

    如何做深入阅读呢

    三个步骤:

    • 找类似: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关联到熟悉的事物上,理解起来更容易。或者把某个抽象概念形象化出来。
    • 挖概念:挖掘概念深处的知识体系,寻根溯源,
    • 用场景:把概念应用多个场景中,拓展概念的内核和外延。

    深度阅读的目标是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寻找其适用的场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阅读就像滚雪球,不断地丰富,越滚越大,知识的积累也就越来越多。

    有个误区,认为我们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这就算是“读”书了。殊不知,这只是最粗层面的阅读,仅是做到了了解而已,还远没有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也还存在巨大的难点。

    读书的目标在于能够用起来,能够真正的内化的思维的深处,内化到我们的行动意识中。

    07 黄金海盗团:如何做阅读变现?

    现在知识付费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无疑为一个福音。很多知识工作者也从中快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比历史上最方便的变现方式。我们总结一下,包括:

    • 打造一堂微课:用九宫格笔记本,把一本书拆成3——9个概念,把这些概念讲清楚,这就足够一个30~60分钟的微课了。
    • 开一场培训课:为别人或自己的团队讲解某个概念、某本书,促进团队的成长。
    • 运营一个公众号:运营的好的话,公众号广告和打赏,也能换来不少回报。
    • 写一本自己的书:樊登已经写了好几本解释别人的书的书了,而且还非常受欢迎。
    • 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是一个个人品牌的时代,个性化的IP存在巨大的传播价值。所有品牌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敢于行动起来。
    • 用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使用知识,才是最有效的变现方式。

    最后,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你把某方面的知识总结的比别人更全面一点、更深入一点,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另外,个人体会的读书要避免两个心理:

    • 贪快:一味求快,过于贪婪,恨不得一下子读完很多书。就想象电影里面世外高人通过功力注入就可获得绝世武功,这是不可能的。需脚踏实地,日积月累,通过习惯的力量逐渐内化自己的见识。
    • 畏难:觉得读书很难,读不进去,大部头不敢啃,只愿意看点网上的热销短文。只要敢于把书“拆”了,拆成若干个子概念,化整为零,没有什么是看不了的。
    洋葱阅读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fd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