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7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学习7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作者: 久久庆阳 | 来源:发表于2023-02-26 06:55 被阅读0次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解读】

贪图奢华者胸中无道

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

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邴原,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能甘于清贫,立志求学,终于成为受后世赞誉的贤德之人。邴原幼时即为孤儿,生活都成问题,就更别谈求学读书了,同龄人坐在学馆朗朗吟读之时,他只能蹲在窗外偷听。幸运的是,先生知道他的处境后,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邴原也没让先生失望,一个冬天便将《论语》和《孝经》倒背如流,熟谙在胸。之后,邴原辞别学馆先生,外出游学,以期遍访天下学者名流。八九年后,邴原学成返乡,许多年轻后生慕名而来向他求教。

遗憾的是,世上立志求道的人的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从常理上说,喜欢物质享受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和“义”的约束,人们往往陷入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被物欲所控制。要知道,人不能单单为了享受而活着,不能见钱眼开、玩物丧志,不能迷失了真正的自己,那样,很容易就会让自己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成为无道之人。综观石敬瑭一生,卖国称帝之前还是很让人佩服的。他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还有超人的政治谋略。就是在治国上他也堪称干才,治理陕州、河东等地时,都政绩卓著。可惜,战乱频仍之际,他为借重契丹援助得到帝位,认贼作父,奴颜婢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甘心做了“儿皇帝”。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就是被贪婪的私欲控制了灵魂。

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9/26

    2021.10.20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 士志于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另类论语之士志于道

    今天看论语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核心字和生僻字解释 士志于道:就是君子立志于行,...

  • 作文素材:衣食与修行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3....

  • 论语 | 缠中说禅 | 士志于道&贤哉回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耻恶衣恶食者”,就是以“恶衣恶食者”为耻,也就是瞧不起穿衣吃饭“品...

  • 【论语心得055】仁者无敌

    【论语心得055】仁者无敌。 【原文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读】真正有志于实现自...

  •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一路扯谈(十)士志于道 子日:“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第四》 傅佩荣先生解释...

  • 娜·日更一抄 DAY 74 《论语》“士志于道”

    ✍️日更一抄 Day 74 “士志于道”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

  • 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 《论语》里仁篇第9章里孔夫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士人,有志于道...

  • 每天读论语-75

    读论语-75 原文(4-9):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读书人有志于真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7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ft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