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别人的智慧,留自己的心得每天写1000字诸子百家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作者: 一路狂奔2008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22:08 被阅读32次

    一路扯谈(十)士志于道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子日:“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第四》

    傅佩荣先生解释说: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人生的理想,却以简陋的衣服和粗糙的食物为可耻,那就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道理了。”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士在孔子时,乃是由平民社会升入贵族阶层一过渡的身份,来学于孔子之门者,亦多未仕。”套句现代老词来说,都是“知识青年”。但孔子那时的知识青年在孔子这儿学习,其目的可不是为了“上山下乡”,而是做官,也就是出仕,“学而优则仕”嘛。这分明是为国家培养后备官员,自然不能马虎。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很注意谈“士”的问题,让大家知道如何以“士”之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立身。钱穆说,“孔子之教,在使学者由明道而行道,不在使学者求仕而得仕,若学者由此得仕,亦将借仕以行道,非为谋个人生活之安富尊荣而求仕。”

    这句话有点绕,明明是为了出仕,但孔子教育的目的却是明道而行道。因为只有明道,你才能可能出仕,才能完成出仕的任务,才能行道。说白了,教给你知识,你可以做官,但你做官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是可以让更多的人走上明道和行道,这才是你的终极目标。虽然做官可以让你荣华富贵,但荣华富贵不应该是你的终极目标,甚至不应该是你的目标,否则,你一定会“耻恶衣恶食”,果真如此,与你,也只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这涉及到“士”这个阶层的职业素养和耻业道德了。不要以为与几千年后的我们无关,其实不然。

    傅佩荣先生把人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我们拿《亮剑》里的李云龙做例子。李云龙同志从小喜欢练武,既便是在大别山老家编筐的闲睱,也从没把练武的事落下,这就是“志于学”;后来参加了“黄麻暴动”,后来又参加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如果不是领导们“有眼无珠”,他还能加入“志愿军”,带一军人马去朝鲜找美国佬过过招。这就是志于仁,仁是什么,是人间正道,也就是说,在长达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李云龙同志虽然小错不断,但在革命方向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向来立场坚定,绝不含糊;到这时,李云龙的人生就圆满了吗?没有,还有‘“志于道”,道是什么,按照儒家认为的,道是人类的正确的路。不是你一个人的,也不是某一帮某派某派的,甚至不是某党某民族某国家的,而是全人类的路,在这条路上,李云龙发现,许多完成了第二步的同志和战友没能跟上来,他们掉队了,甚至偏离了大路,甚至成了这条路上的绊脚石,碉堡,敌人。于是,新的斗争开始了……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一个这样的人,一个把真正崇高的理想做为自己理想的人,会因为吃不好穿不好而逃离吗,那他一定走不完长征;会因为怕死而退缩吗?那他一定会在抗战中当汉奸;会贪图荣华富贵吗?那他一定在解放战争初期投靠国民党。如果真是那样,赵刚一定会指着李云龙的鼻子,说一句:“未足与议也。”

    刚才说的似乎太高大上了,那么,现在的我们的理想呢?

    成家立业!

    有车有房!

    ……

    等等……这都无可厚非,但,问题来了: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把课本上的东西教给学生,你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你是一个官员,仅仅满足于各项任务的上传下达,各项指标的完成,你一定不是一个好官员。因为,你只是把“老师”,“官员”,当成一个饭碗,一个谋生的工具,最多只是“志于仁”,还没有到“道”的地步。套用上面的一句话,做老师也好,做官员也好,会给你带来丰衣足食。但丰衣足食绝对不应该是你做老师,做官员的目的。不要说我装,就本职工作而言,把眼光和心胸只放在职业内的小圈圈内,是完不成职业目标的。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工夫,在诗外!

    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路扯谈(十)李云龙为什么会走那么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ea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