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鸿章带给我的十九世纪

李鸿章带给我的十九世纪

作者: 依心室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9:51 被阅读0次

连日来心绪难平,颇有一种悲国悲民的感伤,这都是因为重读梁启超先生《李鸿章传》的缘故。

若说我这一次又读懂了什么,我真的没有,跟第一次阅读一样,我只是理解了书中的字面意思,唯一不同的是我这一次读得很入迷。那为何我还是会如此感怀呢?实在是当时的国家社会环境糟糕到了极点。且不说十九世纪老百姓们都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就单单看那些丧权辱国的各国不平等条约就已经让我愤慨万分了。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其做事方法与与曾国藩颇为相似,但是性格却不尽相同。他不向曾国藩那样有进有退,他是一个不把责任当成责任,所以从不推诿责任、大事小事都敢承担的人,他做每一件事可以说都尽心尽力,只是没有做好百年大计,没有为后代考虑,但是他作为平民,作为一个被时代推上历史舞台的人,他能考虑到多么长远吗?我不想去评判他的对与错,毕竟任何一个决定都不是他一个人做出的,他做出的选择肯定是他当时认为最好的选择了。何况我也没有梁启超先生对时局的判断和政治敏锐眼光,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

话说回来,李鸿章带我重新了解了十九世纪,或者说是梁启超先生带我走进了十九世纪。弱国无外交,在那样的时代,另一个国家不高兴了,看上了我们的土地就要来占山为王。他们不顾清王朝的颜面(所谓的颜面)或者威严(也没有真正的威严存在),眼里只有利益,一个国家看上了一片地,另一个国家也看上了,清王朝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只能拿出更多的土地来安抚那两国,以避免一场有预谋的战争。这样的妥协,于国于家有何益处?然而,不妥协便引发战争,对老百姓又有何益处?弱国任人欺。

联想到这一个多月的疫情,我真是感慨万千。心里莫名感动,只因为我生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与十九世纪当时饱经沧桑的百姓们相比,除了用天堂来形容,我找不出第二个词汇。

愿和平永驻,国家强大,永护民心。

相关文章

  • 李鸿章带给我的十九世纪

    连日来心绪难平,颇有一种悲国悲民的感伤,这都是因为重读梁启超先生《李鸿章传》的缘故。 若说我这一次又读懂了什么,我...

  • 心怀利器,杀心自起

    心怀利器,杀心自起 语出李鸿章 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

  • 稳重低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压舱石

    年轻时,中学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李鸿章拜见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是同年进士,曾在翰林院时,当过李鸿章的老...

  • 简议李鸿章

    十九世纪的政治家李鸿章早期追随曾国藩,后创立淮军,协助乃师灭掉长毛,也发现、培养了后来的袁世凯。 和乃师曾国藩相比...

  • 曾国藩领导能力(二)

    曾国藩对自己中期做官失败的一个总结: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这个“耐”字。所以当李鸿章出来带准军的时候,曾国藩专门给李鸿章...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读《李鸿章》有感

    从《曾国藩》开始,到《胡雪岩》,又在今天读完《李鸿章》,每一本书读完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 这几天看到李鸿章的书中写...

  • 李鸿章死后,德国立马刊报表明与他的关系,果然有阴谋

    翻阅现在的资料,但凡据理为李鸿章说辞的,言必称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带给我的十九世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kk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