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1.全面认识世界
帕克.帕尔默先生说我们不要用极端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个世界,也不要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待每一件事情,我们不要分离地认识世界。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世界,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到一件事情。
曾经看过一个小视频,一个身体行动不是很方便的老妇人坐在一个长条凳上,忽然她的拐杖从她的身边滑落到脚下的地上,她求助于旁边正在吃东西的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虽然答应了帮忙,但是却迟迟没有行动。老妇人看了年轻人一会,想说什么却没有说,于是她吃力地从凳子上起来,蹒跚着走向拐杖所在的位置,正在这时她刚才所坐的位置上方掉下一块脱落的楼板,老妇人躲过一劫,安全无恙,至此老人饱含深情地对那位年轻人说,“谢谢你什么也没做。”
看完这个视频中的整个过程事件的发展,我一直陷入深思,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发生,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会如何去评价那位年轻人的做法呢?可是事实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吗?我们看到的是事情的全部吗?我们知道在我们评判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吗?我们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吗?或许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件事情的,除非我们自己亲身经历了完全相同的感受。
一个学生曾对着自己的家长大吼大叫,家长无耐求助于我,面对那个孩子时,他哭着对我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除非你就是那个正在经历那件事情的人。”那一刻我是深深被触动的,我知道他痛苦,但是我无法体会到他当时正经历的痛苦,所以我无法说我理解他,我也不能说他要懂事听话,他要坚强勇敢,一切都可以过去。我只知道,在那一刻,他的内心世界是崩塌的,是决堤的,是地动山摇的。我看着他,我无能为力。或许一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只能等待时间来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会是什么。
或许有时候不是我们刻意,也不是我们刻薄,或许是我们无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和认识世界的习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非此即彼的判断模式之中了。
“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科技领域赋予我们力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观,摧毁了生活的完整和奇妙。当把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滥用到人类长期面对的非逻辑所能及的问题领域时,即使这种认识方式在误导和背叛我们,但它差不多在每一个领域都成为规范,这就使我们的问题更加复杂了。”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57)
有一对朋友在傍晚时分行走在田间小路上,走在前面的人看到路旁有一棵果树,树上结着硕大的果实,他伸出手去摘果子,在他摘下一颗果子回过头来想递给朋友时,他看到朋友正拿着一根棍子朝着他的头上打过来,他惊呆了,他扔下果子,生气地离去,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联系。
他觉得自己一生都不会原谅自己那样真诚相待的过的那个人,他不会接受他以任何形式做出的解释和向他传递的友谊,他亲眼看到了在只有他们两个人时,他的朋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朋友看到了他头上的树枝上正要袭击他的一条毒蛇,他本意想要保护他受到伤害。等到他最后无意中从朋友的家人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切已经晚矣,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向朋友道歉。
或许很多人都曾经狭隘地去从非此即彼的角度去看待过事情、对待过他人,我们想想自己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人和物真的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吗?我们从中体验到了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和思维去重新看待他们,结果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一个基本原理,“与真命题相反的是假命题,但是与一个深刻真理相对立的,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真理。”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58)
帕克.帕尔默先生说在一定情况下,发现真理不是靠非此即彼地割裂世界,而是靠及此及彼地拥抱世界。我个人觉得不仅是是真理,即便是生活中随时随地遇到的人和物,我们也需要用及此及彼地拥抱来对待他们而不是极端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我们需要全面思考,整体来认识他们。
“一个人是健康的、完整的,他的头脑和心灵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分离的,在教学中尊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能促使我们更完整。”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5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