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大学区块链研习社@IT·互联网
“马蜂窝们”被捅,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

“马蜂窝们”被捅,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

作者: WINONEExchange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7:51 被阅读65次

最近互联网圈出了一件大事情。

在10月21日,公众号小声比比发表了一篇名为《独家|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该文的重点就在于揭露了马蜂窝存在海量用户点评数据造假行为

被爆出85%的评论数是“搬运”出来的

马蜂窝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说法众说纷纭。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文字版权在互联网上难以定义,而且大量用户的评论是没有所谓商业价值的,所以即便知道被复制盗用也不会主动举报维权。

这也是互联网上的马蜂窝们敢于使用技术手段刷量的主要原因——无主之物,不用白不用。

那么这个事情是马蜂窝的个案,还是圈内“潜规则”的做法呢?

W菌又去查阅了其他平台的消息,结果也让人震惊:

    YouTube vs 优酷、爱奇艺   QUORA vs 知乎

除了上面的举例外,在业内还有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评论区内容高度雷同的案例。

通过上面的举例,我们能看到这类事情不只是马蜂窝一家在干,可以说各家互联网巨头都有类似的做法。

互联网的“信息蜈蚣”

诚然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是流量跟热度的生意,庞大的估值也是由用户堆积起来的。但是在产品塑造上也仅限于正常推广做法,利用数据爬虫爬取数据造假,不仅伤害平台自身,更伤害消费者。

那么有没有办法保护我们的数据,提高平台的信息可信度,让“复制黏贴”的搬砖做法无处遁形呢?事实上只要提高平台的违法成本,那么一般平台也就不敢铤而走险了。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将信息上链

通过将信息上链,则所有的内容将不可篡改,而且用户账户、内容、发布时间等均有记录,可以有效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而且若其他平台进行内容搬运,由于有相关内容的时间记录,那么对于维权举证等也会相当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震慑这些“搬运工”公司,让他们不敢如此无底线的搬运内容。

除此之外,类似马蜂窝上面的商家,如果出现欺诈或是虚假宣传等内容,由于链上都有相关记录,那么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将可立即举报,不良商家将无法生存。

我们一直希望生存在一个可以互相信赖的世界,但是我们也清楚贪婪是人性的使然,那么只能寄托于让技术对人性进行约束,也希望一个人人互相信赖的世界能快点到来。

相关文章

  • “马蜂窝们”被捅,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

    最近互联网圈出了一件大事情。 在10月21日,公众号小声比比发表了一篇名为《独家|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

  • 你小时候捅没捅过马蜂窝,被螫过没有

    #你小时候捅没捅过马蜂窝,被蛰过没有# 我小时候没捅过马蜂窝,但是空手捉过蜜蜂。那时候,应该是四五岁,看到过别的小...

  • 马蜂窝"被捅"了

    这几天有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文章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当然我感...

  • BB财经:捅的是“马蜂窝”,脸肿的是中国互联网

    上个周末,提供旅游信息决策及产品预订服务的知名在线旅游公司马蜂窝被人“捅”了。 捅的是马蜂窝,被打脸的却是整个的中...

  • 谁来保护我们?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实习期间,每每碰到医患纠纷时,它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一样,从我脑海千千万万的记忆中跳出来,提...

  •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这个词一看就让人有惊悚的感觉。我觉得这个词是从来不会与我沾边的事。但是这次,我不但捅了马峰窝,而且近距...

  • 封城一个月

    封城一个月,看尽多少事 小小病毒,捅了一个不该捅的马蜂窝 让千万人不寒而栗 小小病毒,捅了一个该捅的马蜂窝 因为瘟...

  •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作家冯骥才先生有篇短小的小说就叫《捅马蜂窝》,大作家小时候也是顽皮的,马蜂窝我也捅过不少。 马蜂和蜜蜂听...

  • 有段时光叫“小时候”

    有段时光叫小时候 四五六七岁的我们很顽皮 蚂蚁洞、马蜂窝、燕子巢、都要捅一捅 有段时光叫小时候 五六七八岁的我们是...

  • 谁来保护我们的权益

    近期收到了好多1069,1065开头的短信。大都是一些金融类的推送消息,真是令人头痛不已。 "【东方财富】民间操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蜂窝们”被捅,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mx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