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齐云山以终年云雾缭绕出名,古称白岳,明朝时被皇帝封为皇家道场,并改成现今的名字。
徐霞客2登白岳,后人将其上山路线,从登封桥至望仙楼的古道,命名为霞客古道。古道上历代由得道道士或归隐儒士陆续建有13座亭子,以表对白岳的敬畏之情。
第一座厅为《步云亭》,为徽州学子祈福求学所建,寓意入仕显灵如登山般平步青云,故名步云。
第二座为《环峰拱秀亭》,为徽州婺源人汪宏所建。汪宏为明皇帝求子成功,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后又命途多舛,建此亭,用其幽密于群峰翠绿之意,以表为官韬光养晦之道。
第三座《登高亭》。歙县人汪善,屡试不中,登白岳求学,过此亭小憩,梦一官人谓其文曲星下凡。后果得高中,再游此亭,题名登高。
第四座《中和亭》,取道家调和阴阳、儒家中庸之道的意思。白岳又称中和,呼应武当山“太和”之名。此亭位于半岭,为登山半程,有劝诫世人秉持折中调和的处世之道。
第五座《凌风亭》,即使在酷暑日,登及此处亦感凉风习习,故名凌风。该亭供奉有关公像,表彰关公的一生:“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
第六座《瞻敬亭》,为白岳雪崖道人方琼真所建。雪崖道人初时面壁三年不得道,其师傅告诫说面壁求道,如缘木求鱼,道者,需渡人渡己渡众生,听后不解。见山路石板残缺,补之,路人以为石匠,掷以钱。经过十年,山道一新。当时有亭十二,为和道数,将十年来得钱悉数奉出,建一亭,名“瞻敬”。悬匾之时,雪崖道人成仙飞升。
第七座《松月亭》,休宁高道朱素和在此鞭石为梯,围建道观,四周植青松百余。焚香抚琴,参悟老庄。或与三五友人谈玄论道,茗茶邀月,传为美谈。后人建亭“松月”以表朱道长玄门雅韵。
第八座《海天一望亭》,此处为云海分界线,每当云海生成,仿佛置身于海涛之中。恰逢日出,更是云天一色,海天相连,蔚为壮观。
第九座《云水亭》,为徽州绩溪道人汪以先所建。汪道人20岁时云游四方,聪敏好学,尤好老庄;四十岁时归隐白岳。应感叹二十多年行云流水般的游学生涯,题名“云水”。
第十座《渐入仙关亭》,同为高道方琼真所建,为十三亭中倒数第二亭。游人至此,陡坡路险,最为考验体力意志,如修道之人玄关通而未通之时。再行百米,即可登望仙楼极目远眺。
第十一座《飞云亭》,此亭在望仙楼之后,可能并未计入九里十三亭。亭下有望仙台,据传为上古道人驾云成仙之地,故为道徒守望成仙之圣地。亭上题诗“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
霞客古道共九里,原十三亭现存十亭。在道家,九为阳数之至,十三为阴数之至。两数相合,寓意阴阳和顺,健康长寿。霞客古道作为日常的健身步道,亦令人心旷神怡。
吴峥嵘 于2020年5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