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今年56岁,2023年是他第27次参加高考,有网友称他为“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中华第一考王”。
老梁在高考后预估自己能考到450分,即使上不了一本,好一点的二本学校也会去读,不想再参加下一次高考了!
然而,在网友和记者的见证下查分,老梁只考了424分,比自己估分还少了20多分,连二本都上不了。
他的成绩为:语文85分,数学104分,外语86分,文综149分,政治56.5分,历史46分,地理46分,总分424分。
有人说,这样的考生,虽然享受了法定的权利,但无疑浪费社会资源和个人生命,毫无价值。几十岁的人,难道不明白成功的人生并不仅仅局限于高考如愿?家庭的和睦,生意兴旺和子女优秀等等,都是人生的成功标志吧!非要最终范进中举才算成功吗?!
也有人说,56岁了,还不停地参加高考,到底能说明什么呢?这个年龄即使考上了毕业就60岁了。再说了,文化知识或者是文化素养也不是以文凭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要么是哗众取丑,要么是赚人气。绝大部分人觉得没意义。
好好干一份工作或者参加老年合唱,学一样乐器,搞搞活动,下下棋不好吗?非要这样何必呢?是为了给自己争一口气吗?就算考入985院校了,你去吗?院校要你吗?
也有人说,正面意义多于负面,或者说远大于负面。有多少考生因为一次失误心情沮丧,有了高考钉子户给了巨大信心勇气,所谓占用资源,闹剧之说是无稽之谈,国家为啥不限制次数高考?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很多人不懂。
对此,大家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