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
作为中华儿女,在牙牙学语时, 父母就会教我们一些儿简单的古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让我们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让我们明白了思乡之苦与故土之亲;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让我们对春之美好心生欢喜之时也明白了要惜春,一夜风雨,就吹尽了花之烂漫;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幼儿时读过的古诗,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
青少年时的校园生涯,又让我们在古典诗词中学到了更多。李白的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豪迈奔放与超越现实的浪漫主意情怀;杜甫的诗,则多沉郁雅淡,细腻而真挚地抒发了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之仁爱;李商隐的诗,可以说是我的最爱,情深词婉,华丽而不失厚重,如泣如诉地倾吐着浓浓深情;白居易的诗犹如他名中之“易”,却又蕴含大智慧,他的诗讽喻、闲适而感伤,多指论时事,读他的诗,让你尝尽人间百味;“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八角连营”这是辛弃疾的词,细腻而又豪迈,有绕指柔,还有百炼钢,读着读着,好像从婉约柔美中看到了金戈铁马;苏轼的词意极广,从怀古游记、写景咏物、亲情友情、田园风光到参禅说理都有涉猎,他的词情豪放、阔达而婉约,并且“以诗入词”,促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论词,最不可缺的一定是李清照,闺中少女时“露浓花瘦,薄汗香衣透,沉醉不知归路……争渡、争渡”的娇憨活泼;嫁为人妇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深情;夫死流离间“雁过相识山河损,点点滴滴寥落愁”的凄苦愁郁;国破家亡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生长吼。她的词由欢欣明朗轻快渐渐到相思苦涩忧国忧民的萧瑟沉郁……
如今再读诗多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无可奈何与通透和“天凉好个秋”的无关痛痒;再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愁轻恨”!
一首诗、一阙词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晓风残月,寄托千年不变的绮梦;小桥流水,诉说百代流传的圣情。古典诗词,就像茶一样,初入口稍觉苦涩,但却又绵长回味,其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仔细品读,这大概就走不出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