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构建故事基本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方式被称为“三幕戏”
几乎所有的故事结构都是这样,不知你发现没有,这很像我们的思考模式,所以利用这样的三部分结构,可以更贴近读者的思维方式,让读者觉得合理,也更容易“入戏”。
一、第一幕
这一幕很重要,需要展现整个故事世界,并给读者抛出看下去的理由。这里需要两个模式,一个理由。
1.展现模式。把主线呈现出来,比如,主角是一个樵夫,那么他的日常就是每天上山砍柴,并展现出农夫所处的环境。
2.打破模式。如果只是讲樵夫砍柴,这有什么意思,读者需要看点不一样的。那么就要打破日常。也就是冲突,而且是没法让樵夫正常生活的冲突。
3.给出行动理由。展现了冲突,就要尝试行动啊。那么为什么要行动?你需要给出理由,这个理由一定造成樵夫不得不改变日常的真正原因。
行动理由最为重要,这是故事能否进行的关键,也是读者带着“他怎么解决的呢?”的好奇心,才会进行读下去。
二、第二幕
故事的中段,大篇幅的地方。这个时候读者已经初步认可故事,并带着好奇心阅读。如果这个时候问题突然解决,或者没有冲突了主角回归日常,那读者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需要接二连三的出现状况。就像打怪升级一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又遇到问题,继续解决问题。那么故事才会一步一步继续下去。
三、第三幕
这个时候读者已经对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熟悉了,已经不能再刺激读者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下猛料”。
1设置反转。
最能吸引读者的是什么东西,是颠覆认知。当读者对你构建的世界观、历史、人物性格等等有了初步认知以后,猝不及防的反转往往会让读者大呼过瘾。但是关反转还不够,还要提供多种解决方案,让反转合乎情理。
2.提供完美方案。
应对反转,不管有多少解决方案。一定要让故事导向最合乎情理的完美方案。虽然是反转,但是故事的逻辑没有变,如果连逻辑都变了那么就是背叛读者,让人彻底没了看下去的兴趣。很多时候一些被狗尾续貂经典故事,给读者一种主角“集体降智”,完全陌生的感觉,讲的就是这个。
3.利用情绪做文章
到了这一步故事基本上就要谢幕了,这个时候为了最后一次引起强烈的共鸣,需要调动读者的情绪。一般是两种情况:满足或者失望。
要么让观众有“终于结束了,皆大欢喜。”的满足感。比如:正义战胜邪恶。
要么让观众有“居然是这样?”,的遗憾,期待是否有后续机会可以改变情况。比如:邪恶战胜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