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的内容较多,需要分两次才能读完,今天是第三章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下)78~94页的阅读。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一旦说到艺术才能,看上去更像是上天赐予的。比如我们画的画好像天生就有好看和难看之分,并且有人不用努力就可以画得很好。作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有一次她到人家做客的时候,从一个上了年纪的精神科医生的成长故事中得到启示,大部分人将绘画看作一项神奇的才能,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这是因为人们不理解绘画能力的构成部分,有一些是可以学习的部分。而事实上,这根本不是绘画的技能,而是观察的技能。有些人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获取这些技能,而有些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将这些技能联系在一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可以通过少量或零培训做到某些事,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培训后做不到这件事(有时会做得更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太多太多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个人早期的表现可以告诉你有关他们才能和未来的一切。
如果人们有成功的潜能,我们如何才能给予他们前进的信心呢?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夸奖、赞扬是提高信心的必要手段,但是这却让作者感到担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夸奖对方能力的时候,是在告诉他们,我们确实非常看重他们的才能,可是可以通过他们的表现看出他们深层、潜在的能力吗?这难道不是教给他们用用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来做判断吗?
作者的研究团队指导了一项包含几百名学生的研究,这些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早期。当他们完成之后,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他们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赞扬,“你太有才了”是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对另一部分学生,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进行了表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这两组人的起点是完全一样的,在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夸奖之后,他们的走向开始不同。对能力进行夸奖的学生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对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情,以避免别人对他们提出质疑。
而相反,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夸奖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希望挑战让他们能学到更多新知识的新任务。那些被夸努力的学生依然热爱难题,而且还认为难解的题是最有意思的。
这个发现为作者敲响了警钟,作者研究团队还发现那些能力被夸奖的学生,为了虚荣心和自尊说了谎话,因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尤其是被别人称赞“你有天赋、你很聪明”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撒谎。当我们把“有才能”“有天赋”这些肯定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时,可能也阻碍了他们通往成功的路。
那如果给孩子贴上“你很笨”“你没有能力”这些否定的标签时,孩子们又会有何表现呢?作者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否定标签更可怕。比如女性被刻板地认为学不好数理化,非裔美国人被刻板地认为智力水平低。当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刻板印象就很容易禁锢其思维。所以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的标签时,你害怕会失去它。当你被贴上否定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很少被刻板印象影响,他们不相信人永远会低人一等,如果他们的确落后于人,他们也会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所以,人们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是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创造条件去教身边的大人和孩子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不随意给别人贴标签,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贴标签,别被标签禁锢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培养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会掌控自己的学习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