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论语》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06:42 被阅读0次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姓姬,名宋,定是谥号。鲁国国君,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前509年—前495年)。

    明·张居正:“君尽君道,固非有私于臣,而所以劝下之忠者,亦在是矣。臣尽臣道,固非有要于君,而所以报上之礼者,亦在是矣!上下交而德业成,天下其有不治者哉!”

    【译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任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各应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任用臣子要依照礼的规则办事,臣下事奉君主要忠心尽力。”

    【解读】

    上级对属下以礼相待,属下对上级必定尽忠尽力,以心换心是一种领导艺术。历朝历代,能礼贤下士的君主必定获得栋梁之才为他稳固江山献谋献策。君主重礼则国泰民安,君主无礼则亡国灭族。作为领导者,想要属下为自己尽心工作就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属下体谅属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领导做到了以礼对待属下,属下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子曰:“《关雎》[1],乐而不淫[2],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这是《诗经·周南》的第一篇,此篇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女子时的忧愁及想象的结婚的喜悦。

    [2]淫:过度,过分。

    宋·朱熹:“《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译文】

    孔子说:“《关雎》描写爱情,快乐而不淫邪,哀婉而不悲伤。”

    【解读】

    《诗》三百,语言含蓄优美,内容广泛丰富,意蕴深远悠长,但是不论描写什么故事,诗句言辞都中正平和,即“思无邪”。孔子表达了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应该过度,不要过度狂欢;悲伤也不应该过度,免得伤害身心。现代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过度狂欢透支体力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很显然,这有违圣人提倡的“中和之美”。

    哀公问社[1]于宰我[2],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这里指的是神主,即用木头制成的土地神的牌位。此外,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

    [3]战栗:恐惧,发抖。

    宋·朱熹:“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谨其后也。”

    明·张居正:“夫祭地以报其功,乃立社之本意,至于所栽的树木,则各因其土之所宜,而非有取义于其间也。宰我不知而对,谬妄甚矣。”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询问供奉土地神用什么木料做神主。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说使百姓恐惧战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解读】

    孔子不满意宰我对鲁哀公关于神主的解释,但是这件事已经成了事实难以挽回了,所以孔子没有责备宰我。此外,孔子的话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孔子确实对周代君主用栗木做牌位感到不妥当,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又是前辈圣人,孔子也不能对此说些什么,所以他说既成事实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原文学习之二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q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