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暖和了,小区楼下的牌摊儿又开始了工作。说是牌摊儿,实际上就是一张破桌子,几个小马扎而已。我们楼上的几个人没事儿了,就在下面打扑克牌,每天打到深夜。天冷了,桌子放到一边,打牌工作暂停,现在又恢复正常了。有时候从那里经过,他们总会招呼一声:“韩老师,来打会儿牌。”我总是告诉他们不会打,有时会站在那里看一会儿,交流起来,他们也怀疑:“韩老师也会打牌吧?”“半不窍儿,懂一点儿。”我笑着说,实际上心里说:“想当年,我也是牌中高手啊!”
说起打牌,还得从小时候说起。父亲爱打麻将,小时候我们家总少不了麻将牌。夏天的晚上, 只要是晴天,邻居几家的妇女总会聚在我家院子里打麻将,这也是她们唯一的娱乐工具,没有电视,没有书,除了侃大空儿还能做什么?好在比侃大山强多了,张家长李家短的容易闹出矛盾,打打牌还能开动开动脑子。当然小孩子们也早早学会了,邻居家侄女六七岁就知道如何指导妈妈出牌。有时候白天大人忙的时候,我们也会摆开麻将玩一会儿。
那时候过春节,全家人都会在一起打麻将。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姐弟四个打麻将,因为牵涉到压岁钱(输了要掏钱),所以每次输赢都会争执的比较厉害。有一天我们打到深夜,又开始争吵起来,吵醒了正在睡觉的父亲,他拎起扫帚朝我们打来,我们才迅速站起来逃去睡觉,麻将都没来得及收起来。
上班之后迷上了打扑克,有时就连下课时也要偷偷的打上两把。好多次都是熬通宵,只讲输赢,也不来钱,就是觉得好玩,上瘾,看见打牌走不动,就想玩几把。刚结婚的时候,我们胡同里有几个爱打牌的,暑假的时候,每天从早晨到晚上不断场,中间吃饭替换班儿。牌桌儿就放在我家大门口,下雨时挪到对门的大门里。有时即使自己不打,也一直站在旁边看,每每看牌到深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和打牌渐行渐远,以至于一点兴致都没有。父亲在世的时候,母亲家客厅就是牌场儿。父亲行动不便,邻居的叔叔阿姨都到家里去打牌,冬夏开着空调,母亲还备好瓜子零食,图个热闹。前年去母亲家,邻居一位阿姨,父亲,母亲,三个人打牌不够手,邻居阿姨就说:“来,来,来,陪你爸妈打打牌,看你孝顺不孝顺?”没办法,只好坐下来陪他们来。牌还是那个打法,却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兴致。煎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老人们困了,我也解脱了。有种浪费时间的感觉,想当年,整通宵整通宵的玩儿,怎么没这么感觉呢?也许是追求的目标变了,兴趣转向了。
人到中年,越发觉得时间的珍贵。很多事情还没做,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有些事情还想做,却已经感觉力不从心。昨天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的语言让我感触颇深:“中年人的时间,正如手机电量消耗了一半的电池,正如汽车用完了一半的油箱。再也不敢玩那些大型游戏,生怕一旦电量耗完会耽误了最重要的电话;不敢再肆无忌惮地猛踩油门,生怕这点油坚持不到下一个加油站。而可悲的是,手机的电没有了可以再充,汽车的油没了可以再加,而我们的人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再来!”所以,在悲叹自己年轻时浪费时间的同时,在自己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努力一把,别愧对时光。
每天早晨一睁眼,任务满满。学习,阅读,写作,工作问题,家庭琐事,朋友交往……恨不得三头六臂,时光倒流,哪有时间去打牌?牌技就此搁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