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做今年的策略,就是遗漏了地缘政治危机,去了趟乌镇闭门讨论。徜徉在乌镇的街头,总会想起林家铺子的倒闭。
电影《林家铺子》比茅盾的原著更好看。茅盾是乌镇人,小说以乌镇为背景,但电影却不是在乌镇拍的,而是在乌镇相邻的德清新市镇。
电影拍摄的时候,原著茅盾,编剧夏衍,导演水华,美术池宁都是来自江南,所以电影水灵灵的。当时,茅盾和夏衍分别是文化部的正副部长,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到底林家铺子是如何倒闭的呢?按照小说的描写,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1)地方势力的敲诈勒索
在镇上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的严峻形势之下,林家铺子无法进行正常营业,林老板只好拿了四百元钱去打点上下。好不容易店铺的生意有所好转,卜局长也盯上了林家铺子,除了勒索之外,还要已有两房妻妾、将近四十的卜局长还要娶林老板十七岁的女儿阿秀做小老婆。林老板不同意,又被国民党党部关了起来。
(2)资金链断裂
为了打垮林家铺子,裕昌祥除了打价格战,而且捏造林老板要逃跑的谎言,使得上海收账客人强制性要收回大部分账目,同时还被钱庄追债。林老板被党部扣押,裕昌祥落井下石,趁机从林家铺子挖走大量货品“不毁才是作怪: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折磨罢?”
(3)林家铺子恶化的财务状况
林家铺子整体处在亏损当中。其中,应收账款是1300多元,也就是“人欠”。总体负债是2000元,也就是“欠人”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让林家铺子举步维艰。
同时,林家铺子现金流动几乎枯竭。林老板一家三口的开销,雇用的三个伙计的工钱和伙食费,以及帮佣吴妈的雇佣费,还有林大小姐的花费。
(4)林老板一直不善于经营
仔细算来,林先生欠恒源钱庄六百元、朱三太三百元、张寡妇一百五十元、陈老七二百元,欠上海东升字号的八百元。要知道,小说发生的背景是1933年,当时的上海人均消费为53元,可见800元能在上海东升字号进的日用品的量应该是相当大的。而且,林老板还从钱庄借了500元。按照林老板的经营方法,可能是超过了林家铺子的实际能力,即便了没有竞争对手,按照林家铺子的收支和经营策略似乎也难以维持下。
一直以来,林家铺子都是旧社会小资产阶级的一个缩影,而且林家铺子倒闭是以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一二八事变,更让人觉得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