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05370d4fc7797e69.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混合信号》,这本书研究的是激励是如何发挥作用。
书中分析了嘴上说的和手上做的不一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倡导或激励的是一回事,但在实行起来的时候却是另外一回事。
怎么应对这种拧巴的情况,把激励用准用好,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告诉我们如何设置符合行为经济学的合理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组织良好发展、个人好习惯的养成。
1.听书笔记
01)如果注重质量,就绝对不要只激励数量。在设置一个数量激励指标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然后增加一个辅助的激励维度,来确保质量。
02)如果希望成员们在充分发挥个人努力的同时,还不会损伤团队合作,那么就不能忽视除了个人激励以外的另一个激励维度,那就是对团队合作的激励。
03)如果想要孕育出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公司文化,不仅要包容冒险、减少人们对于创新失败的恐惧,还应该鼓励快速失败。
04)不要泛泛地去做激励,而是把激励目标锁定在满足需求的特定心理账户上。
05)尽量给要激励的对象构建一个关于损失的故事,也就是说,先给予他们,然后让他们知道,未来有可能会失去。
2.听书感想
现实生活中,奖励很常见,而伴随奖励出现的副作用也很常见。
比如,奖励加班,结果却造成工作拖沓,本来能够及时完成的事情,拖到加班才完成。
比如,奖励创新,结果对于创新中的失败,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包容,反而抑制了创新。
比如,奖励拓客,结果销售人员自有对策,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拉来帮忙充当顾客。
我们肯定什么就奖励什么,却并没有意识到,奖励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奖励的制度或者说措施,它的作用,却容易与初衷相悖。
这是一个现实难题,想要奖励、激励的是一个方向,而实际的奖励、激励却南辕北辙了。
背后原因在于,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指标过于单一,而措施过于简单,没有综合考量,导致一个激励维度兜不住这件事。
每件事情,即便发心是好的,不过却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好心办了坏事,而制定激励措施的时候,我们就要提前考虑到潜在影响。
一种影响是,指标维度是不是单一了,这样单一的导向,会不会跑偏?只看准一个指标,而不顾其他,就容易思维单一、行动偏激,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另一种影响是,对于反过来的角度,这个激励会有什么影响?需要逆向思考,反着去看。
激励什么,意味着不激励什么,对于这个否定的角度,是不是要考虑进来,要不要针对不当激励,设置相应的对冲机制或者缓和方式?
打个比方,想要培养早起的习惯,就不能只是早起打卡、奖励自己这么个单子指标,一味追求早起,光顾着起床时间早了。
从七点到六点,再提前到五点,起来打卡后睡回笼觉,或者刷剧刷短视频,岂不是浪费了宝贵的清晨时间?
还需要加一个指标,早起做有价值的事,这样的早起才有意义。
这样还不行,还要关注规避晚睡,如果晚睡晚起了如何容错,如何利用好晚起的有限时间补救一下。
不同的早起以及晚起,设置不同方式、程度的奖励,这样才更有可能养成早起习惯,利用好早起的时间。
就像人们调侃的,你要写什么就不要只是写什么,你要拍什么就不要只是拍什么,激励这件事也一样,你要激励什么就不要只是激励什么。
之所以有的时候激励没啥反应,达不到理想效果,不是激励没作用,而是打开方式不对,换个角度、调整方式,就能行了。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