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朋友放学回到家,从到家那一刻开始一直哼着小曲儿,开始还未发现,后面聊起不需要做作业才发现这个状态。瞬间感受到他这无比放松的状态。
中午他就与我聊过,他以为是疫情带来的变化,说到:疫情虽然是挺不好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有个事情挺好的,我们现在开始不用考试了,不用写书面作业了。就是因为还没想到应对方法,所以一直没有和他聊这个话题,好不容易养成的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看样子要毁于一旦了。既然知道了嘛,那我得好好想想。我回答到:是的。我们好好想想,没有作业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学习保持着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美国著名视听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或者听说过教授给他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效率最高的方式。从图中可看到,单纯听讲阅读“知识留存率”分别只有5%和10%。也就是说,即使孩子在课程上认真听讲和认真复习,大脑能记住所学内容的15%。这个理论不仅颠覆了我们对学习方式的固有认知,而且也揭示我们所忽视的一个道理:我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时,知识留存在大脑中的比例是不同的。
这个理论已经是上世纪60年代时提出的。其实这些方式我们早已有所了解,但为什么在孩子身上却难以实现呢?在刚上一年级时我想尝试让他每天给我上课,特别是从听过他们的公开课后,感受到现在课堂原来如此生动了,我就更想听听小朋友来给我上他们的课。这样还能产生讨论,虽然当时我也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但也许上着上着就有方式了。我们一边总结经验一边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可没有时间,做完作业玩一会看会书就该睡觉了。
现在可以了。昨天我们上了第一堂课---《小蝌蚪找妈妈》,小老师带领着读了课文,分6段。纠正我的每个读音还有语调。我已经是尽量在认真读准每个翘舌了。接着将如何按规定的方式预习课文讲了一遍,接着根据课文里提到的问题提问。我有认真读,但有些问题我还真不记得了。比如: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我说是先长后腿再尾巴变短再长前腿。小朋友给我提了10多个问题。最后课堂的最后5分钟。小老师需要提5个其他问题:其中有1、你最喜欢的物品是什么?2、你最喜欢学什么?(这个回答有点烧脑,而且回答的时间有点长,让我们明天来讨论吧)3、睡觉前你都会做什么?等等。。。。。。
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扩展一些了。知道了青蛙的演变过程和最擅长吃害虫,那他还有那些生活习性呢?我们可以一起去搜索一下资料。它是两栖动物,什么叫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大概有哪些我们常见的动物也是呢?它的生长过程很特殊,那还有别的动物也是这样特殊的吗?一起观看有关青蛙的视频。我们还能编一段有关青蛙和害虫的故事。还可以将课文演出来,还可以将编的故事演出来。这里相应也能提高一些语言的输出。然后在查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资料搜索的体验。我们可以用纸来折一只青蛙,还可以聊到我们学习到的“吞青蛙”理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方式 。这样拓宽了孩子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模式。现在信息社会,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维、更多感官的参与。在给我讲课的过程中也把所记的知识点分享出来了。还有个特别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就是孩子可以找到几个同伴一起学习。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几个人在一起分享,寻找主题,总能在不同角度中得到学习,还能互相鼓励。但这个是最难实现的。也许现在政策的改变,有了时间,会有利于孩子们快些找着同伴一起。这个过程我们花的时间并不多,在课堂上认真地听他讲课,认真地回答他的问题。其实一边也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配合他,然后和他一起总结。
他告诉我:“这样上课很好玩。”我告诉他:“请周老师下次控制好你的上课时间。”
这是我所理解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我通过以上方式来实现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的目的。来调动他的主动性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