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认为,宇宙中有至大至小的存在,起初认为天地是最大,毫未是最小。北海若告之无从得知什么是最大之物,什么是最小之物。河伯听后,有所思考,自然界找不到何物最大,何物最小,不过是人类能力所限罢了,真实的情况,自然界一定有最大的和最小的物,最小的无形,所以人类看不见,最大的不可范围,人类也看不见。北海若告诉他,有形的东西人类可以认识它,讨论它,想像它。但无形无像之物怎么能像认识有形有像之物来认识它,讨论它,想像它呢?
怎么理解北海若的话?如果我们把物体理解成是形和无形两部分的组成就容易理解了。有形的部分可见可闻可触,而无形的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但这无形的部分是物之所以为物的根本。而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德,德来自于道。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因为有德,道和德无小大之分,故万物无高低贵贱之分。
河伯显然没有深刻理解北海若的意思,于是又问:“外表有形,内在无形,如何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辩别它们的大小?”
北海若回答道:“以道的观点来看,万物哪有贵贱的分别呢?从万物自身来看,物各以自己为贵,而以他物为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以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大的一面去观察,它就是大的,万物中没有不是大的;顺着物小的一面去观察,它就是小的,万物中没有不是小的。天地虽大,但和它更大的东西比起来,它也如小小的米粒;毫末虽小,但和它更小的东西比起来,它也如山丘般高大。如此看来,万物为什么有差别就很清楚了。以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有用的一面去看它,便会认为它是有用的,那么万物就没有无用的;顺着无用的一面去看它,便会认为它是无用的,那么万物就没有可用的;东与西的方向相反却不可以相互缺少,因为有东的方向才有西的方向,有西的方向才有东的方向,二者对立而互存。由此看来,万物的功用通过比较就可以确定了。从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它,便会认为它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对的;顺着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它,便会认为它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是对的。尧和桀都认为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由此看来,是非的产生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年尧、舜禅让而称帝,燕王哙禅让宰相子之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欲以武力夺取王位却遭致杀身之祸。由此看来,争夺还是禅让,认可尧还是鄙夷桀,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当做不变的规律。高大的木料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这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一天可以奔驰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这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小鸟,毫末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白天睁着大眼睛也看不见大山,说的是本性如此。所以说:怎么能只看见事物是的一面而忽略非的一面?看重治的一面而忽略乱的一面呢?有这样的错误存在,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的道理与万物的真实。这就像取法天而轻视了地,重视了阴而忽略了阳,事之不可行也是十分清楚的了。然而还要谍谍不休,固执自己的偏见,不是愚蠢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不一样。不顺时、背逆世情的人,是谓蛮夫;与时俱进、顺应世情的人,是谓通达之士。不要再说了,河伯!你怎么懂得什么是贵贱,什么是大小呢!”
世间万物,用其所用,而不应区分其贵贱大小。人往往从自己的观念出发用物,而不能从物之本身出发用物,以至于牛绳穿马鼻,岂不谬哉。
河伯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我将推辞什么,接受什么,取向什么,舍弃什么,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北海若回答:“以道看万物,哪有什么贵贱。不必有所拘缚,而要跟大道相符合。无所谓多,无所谓少,不要执着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动,而要跟大道相一致。要严肃端庄像是一国的国君,没有偏私的恩惠;悠远超然像是受祭祀的社神,没有偏私的福佑;广泛普遍像四域无所穷尽,而没有什么界限;兼蓄万物,而不应特别有所庇护。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浑同齐一,有谁长有谁短呢?大道没有终始,万物却有死生,因此不能依仗有形之物。任何物,有时空虚有时盈满,没有固定不变的形体。岁月不可挽留,时间不会停息,消长盈虚,结束之后又有开始。明白了这些,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讨论万物的条理。万物的生长,就像快马奔驰,一举一动都在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切都将自然的变化!”
北海若所说,乃无为之意,不要以主观偏见妄为,而应顺其自然,因势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