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能得一知己足矣。
友谊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是一种除了爱情之外的另一种亲密关系。和朋友在一起你能收获很多复杂的情感体验。朋友会关心你、支持你、帮助你,你们在一起会很开心很温暖。你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与你待在一起。你们都想要延续这段友谊,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彼此了解和依靠。即使有时会厌烦但还是会喜欢他们。
是不是觉得友谊和前面提到的关于构成亲密关系的因素很像?友谊和爱情的关系是一样的吗?男女之间会有纯友谊吗?
友谊的本质
很难想象如果你的生命中没有朋友,在没有结婚前,友谊是我们生活中最想要保持的亲密关系。即使结婚后,很大一部分都觉得友谊比爱情重要,它能带给你伴侣带不来的情感。为什么友谊如此重要?
友谊的属性
我们都会认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朋友肯定是那个会出手相救的人,如果是朋友遇到挫折,你肯定也是会去帮助和鼓励他的。
友谊除了接纳、支持、愉悦、关爱、了解和信任之外,还包括平等、真实和尊敬等特征。学者把不同的特征总结为三大类主题:友谊包含情感的、共有的和社交的因素。
情感的包括在朋友面前我们能做最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知道能从朋友那里得到支持和关爱。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友谊的忠诚、信任和奉献的基础之上。
共有的方面指的是共同参与活动,你们共同经历过一段时光,不管是一起上学或者一起娱乐,你都能从朋友那里得到支持与快乐。
友谊和爱情的差异
是不是觉得友谊的属性和爱情很相似?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了解到爱情比友谊存在更多复杂的情感。爱情比友情的程度更深一些,爱情包括激情、对伴侣的着迷和性渴望以及更强烈的排他性。爱情的标准比友谊也更加严格,我们会要求伴侣应该比朋友更加忠诚,更加应该互相帮忙。虽然它们都能提供正面情感和支持,但友情比爱情相处的时间要少。这些差异不仅在同性之间,在异性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友谊比爱情承担的责任要小、情感较弱、排他性程度更低。
尊敬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越是尊敬对方,这段友谊越是满意。尊敬代表钦佩和重视,在朋友之间相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他人的关心和接纳都是值得尊敬的。
信任
有人说信任就像织毛衣,一针一线需要时间来证明和培养,但毁掉信任却只要一拉毛衣的线,瞬间毁于一旦。信任是我们在与朋友相处中,感到愉快、可靠,而不信任会让自己陷入疑心重重、小心谨慎的状态。
应答性
朋友会更加关注你,对你讲的话题和你的生活感兴趣,给你支持和热情。我们会觉得他是愿意花时间关注和了解自己的。比起那种冷冷淡淡、对你的反应不灵敏的朋友,我们更愿意和关注你的人聊天。
资本化
当你得到好运的时候,朋友会真心地祝贺你,为你感到高兴,这就是资本化的交往模式,不会因为你的好而嫉妒你。
社会比较
我们会寻找朋友和自己相同的观念和能力,比较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现朋友的能力好于自己,难免会产生挫败感,但在友谊中,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觉知,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视朋友是自己团队的一部分,他的成就也是自己的成就。女性朋友之间一般就比男性朋友之间更加亲密,因为男性之间充满更多的竞争性。
社会支持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向朋友求助和帮忙,有些朋友能给予你感情上的支持,关心、倾听和理解,有些朋友能给予你方法上的支持,就你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如何解决,而另一些朋友不需要给予什么,默默地陪伴就是无形的支持。
友谊最重要的不是到底给予了朋友什么,而是那种关注和支持就会让人觉得安心。
友谊的规则
每个人对朋友的含义都不会一样,但还是会有一套自己的人际关系的规则,这样才算是朋友。如果朋友违背了这条规则,我们就会觉得他不再是我们的朋友了。下面是一些普遍的友谊规则:
- 在危难时自发地提供帮助;
- 尊重朋友的个人隐私;
- 保持信任、信赖并向彼此倾诉;
- 当朋友不在场时能代表他;
- 不在公共场合彼此攻击;
- 给予感情上的社会支持;
- 交谈时注视对方的眼睛;
- 在一起时努力取悦对方;
- 不嫉妒和批评彼此的关系;
- 对彼此的朋友保持宽容;
- 与对方分享彼此的喜悦;
- 向对方请教私人的建议;
- 不要唠叨不休;
- 与朋友开玩笑或找乐子;
- 欠债必还、知恩图报;
- 向朋友表露私人的感受或问题。
我们并不一定都会遵守这些规则,也不曾详细考虑过朋友的规则是什么,但还是会存在某些行为表准,它决定了友谊的成败。
友谊的毕生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变化、社会地位的不同,友谊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
童年期
观察3~12岁的儿童,我们会发现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简单的友谊模式。费尔曼根据能力的发展,划分了儿童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在童年期,孩子们的友谊更多的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的顺境合作特征。他们会方向当自己把好的玩具分享给别人,别人也分享给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处地很快乐。随着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会认为我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也必须是我最好的朋友,这时候他们会对彼此之外的人有种排他性。这还是处于亲密、共同分享阶段。
青少年期
在13~18岁,友谊进入自主的相互依赖阶段。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不满足于只是单一的朋友关系,也允许别人和自己去发展更多的友谊关系。他们会寻找和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也会去接触不同的人。
首先因为年龄和学习,青少年在家和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跟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更倾向于向朋友发展依恋关系。会更多地向朋友亲近,与朋友分开会苦恼,在危难的时候求助于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和朋友一起去探索新的环境。这些都是在青少年期友谊的变化。
成年早期
在20多岁的时期,我们学会怎么建立持久、忠诚的亲密关系。大多数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陌生的城市,认识了更多亲密的朋友,虽然之前的友谊会受影响,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即使很久没见面,大家也不会感觉孤单。随着大学毕业,朋友会越来愈少,但亲密关系的程度却会越来越深。
中年期
当人们拥有恋人和家庭之后,与朋友间相处的时间会相对减少。平时可能会花一两个小时与朋友相处,但有了恋人之后,时间就只有半个多小时了。尤其是异性朋友之间,另一方会觉得对方是潜在的情敌,所以相处的时间也会慢慢减少。如果夫妻双方之间有共同的朋友,那么他们的社交网络并不会减少。他们会更多地探望对方家庭的姻亲来来建立新的友谊。
老年期
老年期的友谊较之青年时期确实会减少,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情感需求,会和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来往。因为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探索更多的未知,而老年期大家都已经明白什么样的友谊是最大限度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他们会花费时间和最好的朋友相处。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朋友的支持和关心是很重要的,有数据表明,有亲朋好友的老人比没有的老年人活得更加健康长寿。只要我们活着,友谊是无价之宝。
友谊的差异
友谊的性别差异
我想每个人都会知道一些男女之间对于友谊的差异,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体现在哪一方面:
- 女性朋友之间电话交谈的时间更多;
- 两性朋友讨论的话题不同:女性更可能探讨人际关系和私人问题,而男性更可能探讨客观事件,比如体育比赛等;
- 女性进行的自我表露多于男性;
- 女性给予朋友的感情支持多于男性;
- 女性在友谊中比男性表达出更多的爱意和温暖。
归纳一下就是,女性比男性在友谊中更加亲密。那么为什么呢?是男性普遍没有这种能力吗?不是的,是我们生活的文化、生活环境不太允许男性去做自我表露,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男性不需要有太多表达性工具而是应该具有工具性的表达。(在其他篇的文章里提到过这两个概念,可以去了解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文化鼓励男性去表达亲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会和女性差不多的。
友谊的个体差异
除了性别的差异,这里还有每个个体的差异。有些人比较倾向于结交更多的朋友,不会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去维持友谊,而另一些人更喜欢维持三四个亲密好友,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会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而另一些人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人际关系来决定自我。后者可能会比前者更多的投入精力去维持和思考怎样使友谊更加深厚。
友谊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有的人在人群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而有些人确寥寥无几。这里我们来聊一下阻碍友谊发展的两个个体特征,即羞怯和孤独。
羞怯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体会过羞怯,在人群中,不敢太放得开自己,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谈。其实别人看来你很冷漠不好说话,也不太敢接近,其实我们的内心是紧张压抑的,我们害怕自己说错话,所以就干脆选择不说话。正是因为这样,阻碍了我们发展友谊,因为羞怯、笨拙的社交行为,让他人形成负面形象,觉得你是冷漠、孤僻和不友好,他人的反应让我们更加觉得自己可能是不受欢迎的,所以也不会去接近他人,变得更加羞怯了。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的社交模式,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但其实不难改变,在羞怯的人群中,如果让他们匿名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他们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想要克服羞怯,我们需要保持轻松舒适的心态,不要害怕自己出错,学会自信和自如的交往,我们的羞怯感就会消失的,当然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培养的。不要期望马上改变,而且羞怯也并不一定就不好,在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羞怯的人会更加谨慎以防止自己出现重大失误。
孤独
孤独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它体现在当一段友谊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程度,我们会感到非常的失落和挫败感,如果我们没有很深厚的友谊也会感到孤独。孤独与独处不一样,独处是即使你现在一个人但你的内心是满足愉悦的,而孤独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
孤独与羞怯类似,但程度会更深,有时会自我怀疑, 也会觉察不到他人的关心,还会曲解对方的一些行为,更加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孤独也是一种暂时性或者永久性的体验,暂时性的孤独可以重新回到朋友当中去,重新建立新的关系,而不是爱情,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