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往事

作者: 宁资虎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3:39 被阅读0次

                小村往事

      表哥病逝,今天是上山的日子。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应该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要开始抬棺柩上山,这样做的大概意思是象征以后的日子越走越亮。

      我早晨5:00钟起床,开车从市里赶到乡下老家,此时天已经大亮了,我很后悔起床晚了,还以为棺柩已经抬到山上去了。

      到达村口路边,只见老家祠堂前坪围着一大群人,几个拿着抬杠的人在大声地争吵着什么。我下车近前一看,几个老年人正与表哥丧事管理负责人小林在为抬柩工钱争论。拿着抬杠的有十多个,好像只有两三个三四十岁左右,其他人都应该有六十岁上下了。棺椁这么重,他们抬的动吗?我很疑惑。我叫来表侄儿问这是怎么回事?

      表侄说:“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家里没有什么人,再说村里这些老年人也不允许别的村的人来抬,哎,昨天说好的每人200元,现在要起柩了,他们又变卦,说棺柩太重,路不好走要每人加100元。”

    表侄也没有办法,他在外地打工二十多年了,一年仅回来一二次,平常对老年人都蛮好,大家都客客气气,没想到关键时候这么难说话。这次回来办丧事,完全改变了他对家乡人的三观看法。他本来想按新风俗简单办理,结果村里的老年人坚决不同意。说,要想将你父亲葬在家乡,就必须完完全全按照家乡的风俗办,而每一个风俗都是那么又累人又要钱。

      表哥葬在离山下田地不到十米高的小山山坡间,按理说只要付挖墓坑的钱就可以了。结果村里人将这项事情分开给几个人来做,不到10米的路要修一下,要给点修路钱,5米长的杂草要杀一下,要给点杀草钱,总之尽量给村里本组的每个人都拿一点钱,正所谓好事人人有份嘛,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都搬出去住了,在家里见到故人葬在家乡也不多,有赚肯定得好好的赚一点。

      昨天按家乡风俗到河边去“起水”,结果路过人家门口,人家就不乐意了,要上门来找麻烦,说将晦气带给了他们,要赔钱,表侄想不通。表侄说,是别的村找我麻烦都算了,他们是谁,他们又不是别人,都是同村离自己家才三四十米的另一个组的村民,平时见面都热情打招呼,怎么突然变得连我都不敢认识了?

      这个村是我母亲的家乡。表侄在外打工难得回乡,平常的时候,表哥有急事或清明节表侄没回,表哥就麻烦我送他到村里来办事。每次来,我都能感觉到表哥与村民们关系非常融洽,有讲有笑的,村里但凡有白喜事或别的大事,表哥都会主动赶回家帮忙,也没有听表哥说过有这些事情发生。而在清明时节,表哥总是将所有亲戚故人坟墓前土堆整理好,杂草杀的干干净净。我没有听过表哥说要任何好处的话 ,也没有看见过那些在城里工作的亲戚们,感谢过他,好像都是理所当然习惯了。

      表哥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好人,有一句俗话用在这里,应该不是很恰当,但在我心里却觉得很合适,那就是“斗米养恩人,箩米养仇人。”那些平常说要感谢表哥的人,这一次有些人连人影都没有看到。俗话说,死者为大,那些因为有事没来的人,有哪一件事大的过故人去逝呢?我真为表哥不值。

      想起四十年来,这个村留给我的是多么美好淳朴的印象,舅舅在世的时候,我二三年之间必定要到村里来过一次暑假,每一次村民对待我的热情都使我难忘,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现在想起都要掉泪的事情。

      四十年前,应该是1976年8月间,我高中放暑假,第一次来到母亲的家乡,在舅舅家里玩。那时村里村民很贫穷,基本上没有看到谁家吃饭时有什么炒菜,常见的是红薯或南瓜熬稀饭加酸豆角。然而,到了过年过节,谁家来了客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将自己家里装满了各种食品的小拼盘,放到有客人的邻居家中。这样客人看到满桌各种各样的家乡小吃,会感到特别地温馨舒适,而招待客人的主家也非常有面子,小村民风非常古朴单纯。

      记得是一个酷热的中午,有一个年长我二十来岁的阿姨,满面笑容悄悄的过来拉着我的手,要我到她家里去玩。她轻轻的打开房门,让我别做声,进的门来,她将房门反过来拴住,让我坐在桌子旁,然后从厨房里端来一大海碗热气腾腾,放了两个荷包蛋的面条。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农村的面条和鸡蛋是多么的珍贵,面条只能是过生的时候才能吃到,鸡蛋是要卖钱的,农村没有哪个人舍得吃。我刚吃到一半的时候,阿姨三个儿子过来了,在门外敲门,听声音,她的三个小孩都比我小,其中有一个才两三岁。阿姨叫我别做声,她厉声的叫她三个儿子快走开,说她在家里有事不要打扰她……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在农村度暑假发生过许多有趣事情都渐渐淡忘了,唯独这件事长记在脑海中,让我终生难以忘怀。当然,后来我也曾经二次向这位阿姨,现在已80多岁的郑奶奶表达过我的敬意。

      这次表哥丧事期间,她几次拉着我的手,热泪长流,说表哥是个大好人,只是命太苦。她的三个儿子在表哥的丧事中忙前忙后,从表哥得病到丧事终结,他们一直在无怨无悔的帮忙,如果没有他们三兄弟的鼎力相助,真不知道表哥丧事该怎么样的收场。

      母亲家乡小村与父亲家乡小村不一样,父亲家乡小村新建了不少新式房屋,而母亲家乡小村没有什么变化,除了新建的祠堂,更多的是破烂不堪。望着舅舅家那些破败、残旧、摇摇欲坠的土泥房,我的心久久不平静,房屋表面的残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母亲家乡人性变化的落差,大的让我不可想象……

2019年10月8日 草于雅士林-欣城工作室

小村往事 小村往事 小村往事

相关文章

  • 小村往事

    吴百顺死了,扔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岁,二儿子六岁。 赵桂花哭了个昏天地暗,也没能喊回吴百顺三十二岁的生命。 十一...

  • 小村往事

    我家祖辈生活在冀南平原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我小时候,村里只有两条小街,一条叫前街,一条叫后街。村里的乡亲们都是祖祖...

  • 小村往事

    村里就是这样,街边永远有朴实的摊贩和围观的群众。早晨路上有各种卖菜小贩,我能看出谁才是真正的自家种的。 这里没有什...

  • 小村往事

    1. 春节在老家待了五天,本来打算明天就回北方去的,可袁明春醒过来时,瞅着白花花的天花板,坐起身,扫视了一圈小小的...

  • 小村往事

    小村往事 表哥病逝,今天是上山的日子。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应该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要开始抬...

  • 小村往事——老房子......

    ​ 01 越是久远的记忆越容易发生错位和...

  • 小村往事之水牛

    老子西出函谷关,驾青牛而不复返。 青牛即水牛,我一直很好奇老子为什么选择骑头水牛去出游,后来我猜应该是水牛温顺...

  • 小村往事之兵娃子

    兵娃子就是新村长,当过兵。其实兵娃子在出生时就让他妈痛苦了好几天,那时医疗条件有限,农村产妇都是在家里待产...

  • 小村往事之春水流

    小村口流过的那条河,名字就叫做大河,反正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叫的,小村的人也就从来没考虑过,为什么老祖宗不给这...

  • 小村往事之欢喜婆

    欢喜婆本姓陈,二十岁嫁到小村,随夫姓王,故唤作王陈氏,本名喜儿,婚后生活平淡,育一子,及至三十岁后,农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村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x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