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杨绛写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从书中感受到了杨绛先生的为人处世。
她从年轻时对爱情的懵懵懂懂,,面对追求者时,理智的拒绝了,她捧着一颗虔诚的心,终于等来了钱钟书。
生活在不如意,也要学会自我慰藉,她同钱钟书一起去牛津求学,从不怎会厨艺的她学习成了炒得一手好菜,日子过得如火如茶的。
战争让她身处的上海变成一座孤岛,当时的杨绛被王季玉请到振华女校当校长,她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虽然刚开始不会管理,杨绛先生还是比较负责的。
杨绛先生60岁时被下放到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其中还有三位年轻的女同志和她一起,当时有一个阴冷潮湿的床位,她为了她们着想,就选择了这个床位。
每天早上起来,往兜里放几颗糖果,伸手给路边的学校干活的工人,她的人道主义被领导看不惯,她说一切行为都有别人的语言和评价左右,那和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不是一样吗。
当她翻译《唐吉诃德》这部文章时候被迫交出全部译稿,她不肯,被迫剪成光头,头发被弄成这样她想用帽子带起来,她真是乐观的智慧,绝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当然,她还被批斗洗厕所,她自己制作小刀,铲子,厕所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不会悲观,不会无助,用淡然的行动去证明一切,很坚强,不曾绝望,她就是这样受人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