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咬人的阶段大多发生在1.5岁-3岁。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段爱咬人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咬人行为的背后是孩子表达感受的需求;其二,这个阶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仍在发展,语言反应速度跟不上现实情境的要求。
如果只是陷入在孩子咬人行为中,没有关注到背后的孩子感受需要和语言发展的诉求,一味勒令制止,并不能迅速改善咬人的行为。
关注背后的爱咬人诉求,才能从根本上尊重孩子的需要的角度上,逐步协助孩子找到合理表达的方式替换咬人的行为。
那么,当孩子爱咬人的时候,表达什么感受呢?
当孩子感到害怕、生气、挫败、兴奋,爱发生咬人的情况。
如果在米来未来教室内发生咬人的情况如何应对?
gluing,英文胶水的动词,是当下解决的形象贴切的词汇。
当发现孩子出现爱咬人的行为时,让他离你近一些,像胶水粘在老师的近身范围内,当发生情况时候,来得及适当干预和重新导向为建设性的行为。同时,这样的距离也可以让老师观察和记录孩子咬人发生的规律和模式,找到背后驱动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命名这些感受,老师或家长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很生气!你不希望他拿你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生气。”
同等重要的是,要想孩子表达咬人会伤害别人,别人并不想这样。老师或家长可以这样说,“我们可以互相拥抱、拉拉手,我们只咬苹果这样的食物。”同时可以大人主动示范如何拥抱、拉手这些温柔方式表达感受。
虽然我们想寻找一招鲜的解决孩子爱咬人的方案,但反复的引导和一段时间的gluing才可以真的帮孩子找到建设性表达感受的方式,反复示范大人希望让他们语言和身体表达的方式,而非不怎样。
最后,切记,如果大人处理孩子爱咬人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兴奋(比如面带笑意)或害怕(比如大声呵斥),会继续让孩子们产生咬人的行为,有时候,大人对孩子的行为也有贡献。而且,除了在教室里对孩子的引导外,也需要让家庭中的成员配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替代咬人行为。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格外重要,不是只有外包孩子教育给学校就可以了,也不是只有家长一味学习,上什么样的学校都可以。
大小共学,才是完整的早期儿童教育。
而这件事,我想做三十年。你愿意,一起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