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比较好。
当年,原始社会时期。什么东西都没有,能生存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什么都要会,从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到对大自然的气候判断,再到对各种动物的训话,对植物的种植的了解。所以能有成就的都是神人,在黄帝内经里称作上古之圣人。他们的一代代积累下,社会开始有了运转的机制,也就有了各种财富的积累,资源的增加。于是人们就不再单打独斗了。所以在上古时期,自身没有遵循世界变化的规律的理论的话,带来的就是个体的灭亡。所以,类似于黄帝内经的这种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在闲暇时候需要看的书,而是他们的生存法则,离开它们个体就会灭亡。比如那个时候如果淋了雨,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一场严重的发烧就可以让人万劫不复。
而那些掌握了特殊生产资料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就可以有手段去让别人为他们服务,于是,社会就进入了奴隶制时期。奴隶时期的人们,利用了上古时期的人类,带给他们的社会经验,发现如果我们搞更大规模的生产和耕作,那么就会带来,更多的收成,带来更多的资源。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上古时期的一些习惯被抛弃了,进入奴隶制的习惯。随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增多,人们自己就不再去按照上古时期那样完善自己了,而是利用上古时期的经验,结合目前的生产资料,实现劳作和生产。人一多就涉及到分工,于是分工会带来,知识的分散,原来一个人的知识,分散到多个人那里,那么很多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了。所以上午时期的知识就只能变成知识了,理解的人就会慢慢变少。最终形成了奴隶制时期的一种法则。
当人们的生产力进一步的扩张,发现涉及到人们产量的东西更多因素决定于土地的面积,而不是努力人数的多少,这个时候占用再多的奴隶,自己分不到土地也会出现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努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土地,于是就有了封建主义时期。每一次的生产力大发展都来源于社会的分工,这次的分工,把人进一步细化了,有了三百六十行,本来奴隶制时期,奴隶主这一个人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学识,现在不需要了,变成三百六十行里的每种技巧。这种技巧,其实是原来上古时期的那些理论,在每一个领域的细化,细化之后的东西,人们在这看就更加难以理解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或者不该怎么去做。其中的道理,只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能明白,不过那也只是一方面的学识,更完整的学识,实际上已不再用到。这是封建主义时期的社会分工变化给人的学识造成的影响。所以自从唐朝以后,书都写得很厚,但是没有一本能够超越《黄帝内经》里面的思想。是引述其中的《黄帝内经》的思想。下文章一大抄的,说法大致上就来自于那个时期。
在这之后,从明朝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要求什么呢?要求一切东西都可分工化,可资本化。很显然,上古时期的理论没有办法资本化。因为资本培育不出一个人可以掌握所有的能力。在资本主义时期,不能被资本化的东西都会灭亡。就像不能种植的东西,不能养殖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之前的名画也是资本主义时期的人创造不出来的,所以就显得尤其珍贵,原因就是不能量产。在资本主义时期,所有可以量产的东西都不会太值钱,所以,显然值钱的都是不能量产的东西。英文将艺术表述为人工的,很显然,能量产的东西都不会是艺术。
所以,在资本家眼里,中医就是一种艺术,中医的有识之士无法量产,决定了在资本主义时期,这样技能必然走向衰落。即使不走向灭亡,从技术的角度看,也会越来越弱。西方医学为什么这么盛行,原因就是西方的医师通过他们的一些学科可以进行量产,量产后的质量,他们认为可以保证。所以才有了各种资质啊,考证啊什么的。实际上是达到量产以后的检验合格。而中医很难进行这样的检验和评判,中国古代的医书上说:我见到过人能通儒家思想,但是不懂医的。不过好的中医师都是通儒家思想的,是人的通达。资本主义时期的人思想贫瘠就是因为没有讲究人的通达。所以,中医本质上是反资本主义化的,因此逐渐衰落也在常理之中。
当我们面对一样事物的衰落的时候,实际已经很难去挽回了,因为正式历史的分工导致了有一些技能将不再被人们熟练的掌握。而能掌握的人也渐渐地把这些东西当成了一种艺术,渐渐地也会脱离它本来的面目。这并不影响后来者去研究它们,踩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再验证一下上古圣人们心中所追求的东西。
读着《黄帝内经》感动地大哭,读着《伤寒论杂病论》潸然泪下。这种经历,在资本主义时期确实很难再体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