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科男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

理科男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

作者: zoey君青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9:51 被阅读0次

    1《球状闪电》刘慈欣

    对刘慈欣沉迷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是像个催稿的编辑一样,疯狂催,“我看完了,你快点给我写!

    至于在这么多科幻小说里我为什么偏爱刘慈欣的,看完球状闪电的后记,由大刘本人给我解惑了。他说,“科幻”真正的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或者世界,这种想象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象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承诺。如果这些想象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

    同时他也提到,创造一个在所有细节上都栩栩如生的想象世界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深刻的思想,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强劲有力、游刃有余的想象力,需要从虚无中创世纪的造物主的气魄,而后面两项,恰恰是我们的文化所缺乏的。但如果我们一时还无力创造整个世界,是否能退而求其次,先创造其中的一个东西呢?这就是我写这部小说的目的。

    于是他创造了一个他想象中的球状闪电,一个或许在以后人类对球状闪电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球状闪电。

    就如同他创造了三体、微纪元、吞食者、天使时代等等……

    你的想象就是全宇宙。

    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也许是因为最近又刷了大刘的《球状闪电》,把科幻看出了浪漫爱情故事的感觉。(其实是想不出别的标题了...)

    球状闪电的开头跟三体如出一辙,一下子就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在一个离奇的雨夜,一家三口正在为少年庆祝生日,一团“鬼火”突然冲了进来,双亲在少年面前瞬间化成了灰,但是衣物却完整无损。这个夜晚改变了陈博士一生的命运。

    大刘对人性的刻画、人物的塑造真的非常细致,《球状闪电》对武器疯狂偏执的林云,为球状闪电奉献一生的张彬、陈博士,为科学物理献身的丁仪。身为偏执狂和林云和丁仪,却意外的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虽然最终两人还是走向了各自的最后人生……

    “据丁仪说,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死亡过程就是由一个强观察者变为弱观察者再变为非观察者的过程,当我变成弱观察者时,玫瑰的概率云向毁灭态的坍缩速度就会慢一些,我就有希望看到它。

    当我走到人生的尽头,当我在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睁开眼睛,那时我所有的知性和记忆都消失在过去的深渊中,又回到童年纯真的感觉和梦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时候。”

    全书最后这一段,林云给丁仪送了一朵量子玫瑰,写的太唯美了,震撼。

    而我这一生,也想要这么一朵永生的玫瑰。

    2《时间移民》刘慈欣

    《时间移民》这部作品是刘慈欣1998年至2006年期间所创作的科幻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其中包括《时间移民》《微纪元》《吞食者》《天使时代》等经典作品。

    想象一个饥荒、吃不饱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其实也不难,在《未来简史》里也提到,“随便翻开哪本历史书,几乎都会读到饥荒的惨状,读到人在饥饿之下做出的疯狂行径。1694年4月,法国博韦(Beauvais)某地的官员描述了当地饥荒、粮价飙涨的影响,他说自己的辖地处处都是“无数可怜的灵魂饥饿身亡;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钱买面包果腹。为求苟延残喘、稍解饥饿,这些可怜的人以不洁之物为食,如死猫或已剥皮而投入粪堆的死马。(还有人吃)宰杀牛流出的血,以及厨子扔到街上的动物内脏。其他可怜人则吃水煮的荨麻、杂草、树根、药草。”

    在《受活》里,公社更是使得饿殍遍地,圆全人跑到受活抢粮,“你们村没有一个饿死的,我们一家七口就饿死了四口人,可我们有公社的信你们凭啥就不给我们粮食呢?你们凭啥就敢不听政府的话?”

    “——快些来呀,我公公气死在埋粮的坑里啦!那七十七岁的老人就死了,死在床头埋粮的坑边上。坑边上还有一张来要粮食的信,信上盖了人民公社的章,也盖了人民县委的章。”

    “有老鹰尖叫着,从天上落下来,立在那装有死孩子的竹篮上。孩子的爹、娘,先还远远站着守了那篮子,用竹条棍儿打那鹰。过几天,他就不再守那篮子了,他已经饿得不能出门了。那儿的鹰和野狗也就忙忙活活了。再几日,鹰和野狗就去别处找食吃,那儿就只剩下空篮和一片干草了。”

    但是大刘的《天使时代》里,饥荒会有什么后果呢?

    活在战争中的桑比亚人总是吃不饱,基因改良食物也没有用,于是科学家伊塔博士果断转换思路——改变了人类基因,使得人类能吃更多种东西,随便吃点野草和树叶就能饱,当这项技术被公开的时候,世界哗然了,全世界都在喊,这是魔鬼!!逮捕他!

    然而伊塔博士说“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有饭吃,桑比亚人只是想吃饱饭。

    菲利克斯将军说:“博士,我希望您真的明白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我们明白,在文明世界的上帝面前我们跪下,我们认罪,但将军,人要是饿得厉害,就顾不得什么廉耻了。”伊塔深深地鞠躬说。

    “您是个聪明人,正如您所说,即使在所谓的文明世界,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那里的人们当然不需要吃野草和树叶,但他们肯定需要飞翔,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幻,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您将会看到,想象中的魔鬼并不存在,天使时代即将到来,在那个美好的时代里,人类在城市和原野上空飞翔,蓝天和白云是他们散步的花园,人类还将像鱼一样潜游在海底,并且以上千岁的寿命来享受这一切。将军,您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曙光。”

    就这样,大刘创造了一个“天使时代”,这是符合他的风格的,科幻的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

    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说来惭愧,继很多年前读完余华的《第七天》和《现实一种》之后,在大众眼里最为著名的许三观卖血记一直拖到最近才读完,初看名字有一种骆驼祥子的感觉,本是不感兴趣的。

    全文以一个普通贫穷家庭的角度去展示那段历史,好像更生动一些,吃不起饭,饿肚子,被批斗,每次看到许三观去卖血我的心都提了起来,生怕他就卖血死掉了,结果看到最后都没有,就像他说的那样,“我身体好着呢。

    余华传达了一种“放弃抗辩,逆来顺受”的宿命观念,而这种宿命观念,促使作者以苦难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生存的真实与残酷。

    里面每一个人物刻画都活灵活现,每个人都仿佛是真正的人一样,包括许玉兰的撒泼和说脏话,许三观的忍气吞声,全文末尾,这一家人所经历的苦难,仿佛都过去了,又好像没有过去,许三观靠卖血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大跃进、大炼钢、大食堂过去了,三个孩子也完好的长大了,他为家庭、为孩子卖了一辈子的血,最后许三观想再去为自己卖一次血,却因为太老被嫌弃了没人要他的血了,然后他哭了。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怎么了呀,他说我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卖完血为自己点一份炒猪肝,二两黄酒温一温。许玉兰说,“我们有钱。”然后带他下了馆子,许三观说“这是我这辈子吃的最好的一顿。”

    许三观和许玉兰这种,算不算爱情,我不知道。

    《许三观卖血记》重建了一个日常的“民间”空间,有意地悬置了“历史”,这种悬置既“复活”了人与生活,又为“民间”的登场创作了条件。在小说中,作者对民间温情、民间人性、民间伦理结构、民间生活细节和民间人生世态的展示构成了小说艺术力量的重要来源。小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线索,而是以民间的日常生活画面作为小说主体,民间的混沌、民间的朴素、民间的粗糙甚至民间的狡猾呈现出它原始的生机与魅力。

    余华在小说中坚持了民间叙事的立场,所以《许三观卖血记》没有知识分子启蒙立场所张扬的那种批判性的传统,也没有贵族叙事叙事所抛洒高高在上的怜悯,只有那种源自民间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人生和现实的理解。

    4《受活》阎连科

    写那个年代的书其实很多,《受活》是能够让我看得气急败坏的其中一本。

    受活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村庄,这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地方,里面住的全都是残疾人,他们称身体健康的人为圆全人。

    双槐县有一个疯逼柳县长,他要筹一个亿去俄罗斯买列宁遗体;受活庄有一群残人,他们身怀绝技;受活庄有一个茅枝婆,她在红四行军途中流落到了受活,她带领受活人入社,替受活人扛了黑罪,最后在受活退社的文件下来时,殉了。

    在《受活》里,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人性,全书大体是围绕着受活人出社、入社来写的,人民公社。铁灾、红罪、黑罪、大劫年……阎连科是有意在回顾那段历史,有着“革命血统”的茅枝原本想要带领受活庄入社,进入“乡民的天堂”,却让受活庄经历了浩劫。

    克尔凯郭尔指出,“反讽的意义不在于个体的存在,而是整个形态下的整个现实”。作者将受活庄入社后的革命史作为一个源点,从而折射出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农村的整个革命史。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在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的短暂的粮囤足满的日子后,接踵而至的“大跃进”和“文革”却让他们一贫如洗。革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者是缔造全新的社会梦想,然而现实与理想却相去甚远。

    热心肠的受活人,入社后,还没过着几天“天堂日子”,就迎来了饥荒,自给自足的受活,给圆全人分粮食,却被圆全人抢了个精光,茅枝说,你怎么能这样没良心。那男人说,没办法,我得让我一家活着呀。茅枝说,活着就抢呀?没了王法啦。男人说,啥王法,圆全人就是你们残疾人的王法。

    书名受活,看着一点也不受活,简直越看越生气,临到最后,省长说,我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敢去买列宁遗体,我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脑子有病,我要在精神病院给你们开一个政治病专科,那一瞬间一直堵着的心情突然顺畅了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科男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dx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