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她注意到身边的那个谁谁谁时不时地会在网络上搜寻自杀方式、谈论自杀想法、交流自杀计划,就跟着了魔似的,特别吓人……
她奇怪,自杀——这么可怕的事——哪来这么大的诱惑呢?
1.
要说自杀的诱惑,据我调查与观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一个人遇到巨大的麻烦时,比如身患绝症、失去至亲、倾家荡产,感到痛苦和绝望,往往都会想到「前辈」、想到自杀,一了百了。
一了百了多痛快?就好似打牌时抓到一副烂牌,重新发牌!
…………
二是,在普遍注重健康、长寿的文化里,难免误读出「惜命」「贪生怕死」的意思来,谁谁谁要是把自杀挂嘴边,多少还透着几分「勇敢」。
「勇敢」这类标签不论谁都是愿意往身上贴的,越多越好。
…………
2.
虽说自杀有这样或那样的诱惑,但要真把自杀付诸行动,绝不是容易的事儿:
一方面,因为恐惧,自杀者需要找到一个容易实施且自杀过程中不用承受那么多痛苦的自杀方式;另一方面,为了体面,自杀者多少也会考虑到自杀所造成的影响。
看到了没?无论身心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有意无意中都给自杀设置了障碍。
3.
有趣的是,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不难发现意图自杀的人生活中有相似的障碍:
一方面,生活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活着太难了,想少遭点罪、少受点苦;另一方面,感觉活得不够体面,这样活着简直是生不如死,还不如干脆死掉算了。
可以说,这时候,自杀既是身心层面上的需求,也是身心对社会层面的呼应。
4.
说到这儿,一定有人忍不住要将自杀和活着所面对的障碍两相比较一下,发现自杀要克服的障碍不比活着要克服的障碍小、少。那么,自杀怎么还是时不时会发生?
或许还是自杀的诱惑太大了,诱惑他们在自杀的边缘试探,以致没能刹住车。
有人在想,如果自杀者把面对自杀的勇气搬过来面对生活,结果又会怎样呢?
5.
最后,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自杀之类「寻死觅活」的行为能够缓解一定的焦虑,就跟抽烟、酗酒、手淫能够缓解一定的焦虑一样。
在谁谁谁琢磨如何自杀时不妨先琢磨一下自己在焦虑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