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飞轮海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欢,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
“这世界太热闹,怎么倾听一颗心呼唤另一颗的声音?”
或许是因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多少都积压着一定负能量的情绪,每个人都渴望倾诉,每个人都渴望被倾听。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倾诉而不会倾听,到最后,不仅没人会愿意倾听我们,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倾听自己。
《我想倾听你》是临床心理师洪仲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整理出的一部著作,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面对亲子与人我关系中的难题。洪仲清就读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心理研究所临床毕业,曾任心理治疗所所长5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临床心理师近7年时间,擅长自我探索与觉醒、情绪管理、亲子教育咨询、人际与家庭沟通等方面。工作之余,也常在网页中分享自己的临床案例,希望通过这种书写记录的方式,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观察、自省的心得,从而帮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困惑的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想倾听你》这本书虽然都是零散记录着作者的临床案例,但总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关系——亲子关系与人我关系。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都离不开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甚至在做事的方式上都是在重温童年的经历,所以,打造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在人我关系的相关章节中,作者主要列举了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一些案例,最终回归于对自我的观察与觉醒。
一、请你倾听我
纪伯伦在《先知》中写过这么一首关于孩子的诗:
“你的小孩,不只是你的小孩,
他们是生命的儿女。
他们经你而来,但不从你而来,
他们和你一起,却不属于你。
……
你可以庇荫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荫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之星,那是你梦中也不能探访之处。
你可以尝试着变成像他们一样,但不要让他们变成像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能倒流,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在《让我倾听你》这本书中,洪仲清提到了这么一件事:在自己直接或间接面对的案例中,约有三起是因为父母亲自觉没有能力活在这世上,又不忍丢下孩子自己一人活在这世界上,于是选择带着孩子一起去死。
然而,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在当今社会,父母不见得有权利可以决定孩子的生死。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说:“他们经你而来,但不从你而来。”每个来到这世上的孩子,都有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权利,如果你还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没有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的能力,那么你当初为什么要让这个无辜的小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呢?
令人庆幸的是,在法律手段与道德舆论的控制之下,这种悲剧毕竟还是算少数的。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种悲剧——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我有一个好朋友,现在在北京做独立摄影师。然而刚开始她走这条路的时候,她的家人也是强烈反对的。她学金融学出身,凭她家里的关系,她完全可以去某家不错的银行,捧着“铁饭碗”,从此过着安稳的生活。然而她就是不愿意,为此还跟家里吵翻天。
其实不仅是她,包括我在内,我相信不少女孩子家里应该是希望自己考公务员的,因为“清闲”,因为“稳定”。尤其在我大学刚毕业那会,我妈就像开启了背景音乐模式似的,不停地对我念叨考公务员有多好多好,最后我实在被逼得受不了了,弱弱回了一句:“妈,既然那么好,你去考吧?”
我妈直接一个白眼翻了过来。
在面临“找工作”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的时候,几乎每个亲人都跟我说公务员有多好多好,“钱多”事少离家近。很少有人会像阿公一样,首先问我的是:“你觉得做这份工作开不开心?开心你就去做,不开心就不做。”再说了,在当下这个反腐倡廉的时代,习大大首先就提醒了想当官的人:“想发财就不要做官”。作为一名合格的“半吊子”法律人,我当然选择响应习大大的号召。再从一个“市井小民”的身份来讲,我微不足道的愿望就是想买就买,开心买,不开心也买,总之就是买买买。
所以,真心希望我妈能认真听进我说的话:“我就是想好好赚钱,好好生活”啊。
好了,玩笑话归玩笑话,话说回来,这还是跟人生态度有关。所谓人各有志,有些人喜欢安稳的生活,有些人则不。而我就是第二种——让我选择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老的生活,我真没有啥“好好生活”的盼头。
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当你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时,你就已经在开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
在《让我倾听你》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便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观察和觉醒上。就像哲学上所说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一个人若是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不能很好地做到对内在自我的观察,那么其对外的诸如亲人、恋人、朋友之类的人际关系,总会出现那么些个大大小小的问题。
对此,洪仲清提到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朋友跟我分享他看《琅琊榜》的感想,其中,他说他看男主角胡歌上节目的时候被主持人问了一句话,大概是:’你用梅长苏这个角色活了一段时间,你跟这个角色之间有什么感觉?’我听到了这段话,相当有感触。之后朋友其他的分享,都好像左耳进右耳出一样。”
看到这段话眼前一亮是因为——众所周知,老胡是我男神。但被这段话所吸引,则是因为主持人的这个提问。
“你跟这个角色之间有什么感觉?”
这让我想到米兰·昆德拉在其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写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说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呢?”
胡歌曾在某个采访中表示:能成为一名演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能够通过不同的角色,去感触不同的人生。
然而,就像许多著名演员所提到过的那样,最难演好的,其实是自己。
胡歌05年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大考验——一场车祸不仅让他毁容,还夺走了他好朋友的生命。然而让作为一名小粉丝的我感到骄傲和欣慰的是,他并没有萎靡不振。反之,虽然也会有焦虑,也会有不自信,但是他通过阅读、写书来疗愈自己,不仅疗愈肉体,更是疗愈心灵。
如果他只是一味沉浸在对朋友之死的自责中无法自拔,如果他当初太过于看重自己这张皮囊,因为这张皮囊受损而懊悔不已,如果他当初没有勇气选择复出,而是选择逃避,那么,就不会有梅长苏,就不会有后来的转型成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鸣惊人。
但是,如果他度过了生死劫,但却一味流连在观众给予的鲜花和掌声中,那就太对不起他曾经经历过的劫难,那也成就不了当下的“胡歌”。
在《我想倾听你》作者洪仲清曾说:
“我用我的身体与角色活了很久,除了有些不请自来的病痛,大致都是感恩,让我有机会能在这个世界上体验与感受。大致上,我目前扮演的角色能贴近真实的我,让我轻松自在。”
我觉得,胡歌之所以饰演“梅长苏”这个角色能如此成功,大抵是因为他与这个角色之间有着相似的经历,与这个角色之间的共鸣程度非常之高,这个角色贴近他内心真实的自己,所以,他饰演起来才能够如此得心应手吧。
《琅琊榜》后,他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出国留学。其实我觉得,这不会让他“错过”大红大紫的机会,相反,价值投资的最后,都会回报投资者以滚雪球式的爆炸性增长的复利,不论在投资中,亦或是在生活中,这个道理是相通的。钱是赚不够也赚不完的,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该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辈子有限的生命,对于这一点,胡歌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有位朋友有句签名,我很喜欢,叫“没有无缘无故的深爱与追随”。最近有人跟我说,觉得我整个人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有生气”了。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我男神的功劳吧。
三、全世界我愿倾听你
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作者孙瑞雪曾提到过:当今社会“不正常”的人太多,以至于认为“正常”的人才是“不正常”。但对于家庭来说,洪仲清认为,“正常”的家庭太少,“不正常”才是常态。因为太多的父母在年幼阶段不懂得如何“扮演子女”,所以在为人父母之时也不懂得如何“扮演父母”,因为受到物质条件等因素所限,我们父母的父母,也不懂得如何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
《养育女孩》中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
由于父母从他们父母那学过来的,都是一些口是心非的“爱之深、责之切”,但遇到这个时代古灵精怪的孩子们,或许已经不适用了,当发现从父母那学来的“招数”都不适用之后,父母们难免怕孩子误入歧途而感到恐慌和迷茫,所以,情绪失控、打骂孩子、企图控制孩子的情况便屡见不鲜。
其实,只要父母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会放下心中防备的盔甲。毕竟,父母是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最信赖、最渴望得到其关爱和肯定的人。
世上最珍贵之物,大多都是免费的,比如一句:
“全世界,我愿倾听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