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大乱斗》本想完全写诗的,但写到最后才发现很无聊,所以用一些小说人物走个串场,过程可能会新鲜一点,当然外国的最好,人物反差越大越好。
在众多耳熟能详的角色里,我选择了福尔摩斯和卢梭,一个是虚拟人物,一个却真实存在,但同样都家喻户晓,不用过多赘述。问题来了:福尔摩斯和卢梭串联的背景是什么?他们所处的时代可差了小100年呢!
我的考量如下:
首先,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是英国人,卢梭是法国人,从地缘文学看,离得很近,能够有效弥补时间贯深。如果还有精力,您不难发现,柯南道尔与卢梭的写作风格很是相像。
其次,在卢梭的著作里,确实提到曾险些与一辆四轮马车发生碰撞。于是,福尔摩斯与华生驾马车的形象,就被移花接木放到了这里。
第三,也是重点——英国和法国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扮演过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我想进一步把文章引向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我需要一种过渡,而过渡的载体,我选择了福尔摩斯。柯南道尔先生逝世于1930年,他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浩劫对中国的影响,他一无所知,福尔摩斯的故事也就遗憾的留了空白。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试图将华生与福尔摩斯引向1937年上海英租界的缘由,就源于此。我想让他们经历一次。
最后,我想继续把第三点说清楚,为什么要把一个唐诗题材的小文章引向抗战类型。唐诗来自唐朝,唐朝与抗日战争相差千年,能有关系吗?准确来讲,没有直接关系。大家还记得遣唐使吗?
(以下来自词条搜索)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
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遣唐使于公元895年废止,其原因除了唐朝政局动荡不安以外,还有经过二百多年的吸引移植唐代文化,以基本上完成改革。并在基础上开始萌生俱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因此对中国文化学习的需求已不那么迫切。而且每次遣唐使耗费巨大,加上路程艰辛,也令使臣视为畏途。而唐朝赴日贸易也不断增加,也弥补过去靠遣唐使解决对唐货的需求。因公元894年宇多天皇接受了已任命而未出发的第十九次遣唐大使的奏请,于次年正式宣布停派遣唐使。
以上各种渊源,或直接、或间接的让《大乱斗》的最后使命放在了《重返1937》上,不知您能否理解我的思路。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是写着写着,就这么写下去了。我做事全凭感觉,对付着看吧。
今天权当是偷懒,明天上料!
我今天要去这里再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