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全则必缺 极则必反 盈则必亏

全则必缺 极则必反 盈则必亏

作者: 跫音鸣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3 08:31 被阅读0次

    《吕氏春秋》中有言在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翻译过来,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太完美了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到极端必定走向反面,过于满盈必定发生亏失。

      泰极否来、否极泰来,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历来是中国人内心的信念。

      乐极生悲。常言道:人欢喜有三忧,狗欢喜挨石头。《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中国传统书画讲究留白的艺术追求。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书法讲究“疏密”。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中国传统建筑有求缺角的设计理念。古人认为,过于完美的建筑,会遭天妒,会毁于雷火,会毁于战火。为求长久,成为千年古迹万年牢,就会在不打眼的地方,故意留下败笔,故意留下遗憾。

      正所谓,有遗憾的事情,才能天长地久。太过完美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追求完美的人生很累,完美人格更是要不得。

     

     

相关文章

  • 《处世悬镜》读记2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老祖宗特别注意事物的盈虚之道。这样强调的语句非常多。实情也是如此。所以有小满而...

  • 物极必反

    《吕氏春秋》有十二个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世间万物循环往复,遵循盛极必衰的道理。人在顶峰,四面八方就...

  • 随笔

    《吕氏春秋·博志》的原文中说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说的就是一旦事物太过完美了就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

  •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

  • 不完美的完美

    满招损,谦受益。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不管做什么,没有绝对地完美。追求完美没有错,过度追求,就有问题了。 工作中常常...

  • 物极必反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物极必反”这个词吧,这个词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

  • 说分寸

    可以说,分寸感,蕴藏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中。 孔子曰:“过犹不及。” 《吕氏春秋·博志》亦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 《大寒》

    节令轮回又大寒, 全则必缺极必反。 仰观海日生残夜, 俯瞰江春入旧年。

  • 不说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心缺...

  • 随心选择...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 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 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 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 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 心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则必缺 极则必反 盈则必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gc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