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和理解这两个词是因为立保的多次强调进入了我的视线,后来和立保请教炒股的技巧,假设进入我的视线,和君首次提出了假设系统,在接触王丰的课程中遇到“科学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提到“理论—假设”,在包政老师的包子堂把理论的价值强调到极致,在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中再次强调了认知的概念,再加上原有知识储备中《简单的逻辑学》、张五常老师《怎么思考》中对三种问题的界定,以及跟随永澄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对于定义、分类、定位、选择策略的理解,以及《黄金圈法则》、刘滨关于界定问题的介绍、石勇《内心强大》中对于理性思考的强调、叶翀百万高管学习五步法、单其武思维力训练营下定义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做个系统梳理和总结。
稍后要看一看傅盛的认知之路。
叶翀的学习五步法:选择学习对象/问题——“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成果/解决方案,他自己进行了人话概况“是什么(事情的本质)——为什么(事情的规律)——该做什么——做——复盘该怎么做”。特别有意义,看看他的定义。
认知: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为了方便起见,文中事物或事情统一由事情代表)。当成动词来看,是这样一个动作:给事情下定义或者界定问题。“是什么”。
理解:搞清楚事情背后的规律,也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决策:在认知了事情的本质并理解了事情的规律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决策依据(常识;基于效率的决策依据,比如投入/产出法;基于公平的决策依据等);根据决策依据决定该做什么。所以叶翀说在学习过程中要建一个决策库。
行动:包括两部分,方法(怎么做)和执行。
复盘:复盘该怎么做。复盘的原则是围绕目标进行复盘而不是围绕动作进行复盘,复盘的有效动作是:表象——本质——根源——解决方案。
包老师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假设在先的,假设是由理论经过演绎而得出。他在《重新认识管理》的序中有个学习三步法也很经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人话理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他特别强调原理的概念,但是社会科学的科班知识体系中没有这个词,有的是:概念——命题——推理。而命题类型包括: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么看的话,包老师基本原理的概念应该是包括公理、定理、经验概括而不包括假设。
命题的类型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理论的大厦中,公理是逻辑的起点,不证自明的;而定理是由公理演绎而来。假设则是以公理和定理为基础演绎而来的。理论的定义: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包老师的定义:理论是一套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反映现实的因果联系的结构化概念体系。也没有错,因为命题的定义是:命题是把两个以上概念或变量关联起来的陈述.或者说它是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的陈述。命题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而概念是构成命题的基本单位(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
再看看几个理论的定义: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的某些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
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世界中我们思考的那些事情。理论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理论: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是由一系列概念、命题构成的体系。它规范着我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
我们在看看假设的定义:
首先有个事实: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有假设,我们根据假设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然而我们的假设通常是基于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和数据(事实材料)。【假设: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实(包括现象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件的出现)的假定的解释。】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我们为了目标,根据假设、做出决策、采取行动;那么怎么样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呢?
逻辑上推断
在认知阶段,就是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事实材料)并进行概念化就是王丰所说的把观测的事实变成抽象的事实。也就是叶翀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事情下定义的过程。没有一个摆在那儿的“客观”的事实。事实是通过人所选取的材料和对信息的解读构造的。这个认知上的困境自然也给一些人解释或制造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提供了机会。对事实的这种解释和描述往往是一种博弈。当你观察一个人是怎么使“事实”有利于他时,你也就知道了他的弱点在哪,优势在哪。每一种事实,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人际博弈效果。比如,A事件在a环境下这样解读,会让大家高兴,但在b环境中也这样解读,则让大家不爽。永远没有脱离人的认知能力、人的价值偏好、人的利益需求的事实。
在理解阶段,就是以概念为基本单位,根据公理、定理和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建立命题并进行命题整理的过程。也就是叶翀所说的搞清楚事情背后的规律,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形成理论。
认知:从观察到概括;理解:从概括到理论 认知:从观测的事实到抽象的事实;理解:从抽象的事实到理论假设是理论演绎而来,所以认知和理解阶段过后形成假设。所以叶翀的模型应该加一步:
认知——理解——假设——决策——行动——复盘(假设验证)——假设——决策。。。。。。
我们来分析一下包老师讲的故事——华立集团老板汪力成:
汪力成的意图:电力自动化板块的领导力有问题。
汪力成的基本判断(命题):沈总和涂总,一个海归、一个土鳖,出身、背景、经历不一样导致冲突。
包老师去之前的理论: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包老师去之前的假设:沈总和涂总都属于自我人格类型,有完善的社会人格和组织人格,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电力自动化板块做起来,但是由于立场不同,没有共同的价值立场导致的冲突。
观测的事实:汪力成对涂总团队的定位和沈总对涂总团队的定位不一致,是因为汪力成移交的时候没有和沈总交代清楚,涂总团队是个创业团队而不是个业务盈利团队。印证了包老师的假设,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定位的不同,沈总用业务盈利团队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创业团队,导致了无休止的冲突,影响了电力自动化板块事业的发展。
包老师的假设得到验证之后,就需要修正汪力成对这件事情或者这个问题的基本判断,就是要用创业团队/业务盈利团队的概念体系来代替海归/土鳖的概念体系,是由于沈总对涂总团队是个业务盈利团队的错误定位导致了沈总和涂总的价值立场不同,从而引发了冲突;而不是由于海龟和土鳖在出身、背景、经历的不一样引发的个人冲突。
抽象的事实也就是概念定义清楚之后,创业团队的理论是现成的。对待创业团队的考核就是给团队中的企业家一定的资本、一定的时间,设定一个目标,在对赌协议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把这个团队当成一个蛋来孵化;而不是直接当成一个鸡,喂食就能下蛋。
按照创业团队理论的假设,设计对赌协议然后重新定位,给予创业团队的企业家人权、财权和事权。
对赌协议到约定时间节点时,根据观测的事实再次验证假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