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讲课之前,给大家大介绍一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前天,也就是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2日7时逝世,享年91岁。生于1930年6月13日,湖南长沙人,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等。
他曾说,深知人生的荒凉、虚幻、谬误却珍惜此生,投入世界,让情感本体使虚无消失,所以虽心空万物却执着顽强,洒脱空灵却进退有度。修身齐家,正心诚意,努力取得超越时间的心灵境界。李先生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和《论语今读 》他的弟子赵士林的一本演讲集,大家也可以看看。
咱们第一部分讲了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中华人文之源头。第二部分就要回到人的本身,天地人三才,人顶天立地,把人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人”字的甲骨文,是人侧立的象形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可以从人的两种属性来说,一是动物属性,二是社会属性。
首先,人是动物的一种,在生物学分类里面被定义为:脊索动物纲,脊椎动物目、猴科、猿属、人种。作为动物,就有动物的属性,就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要尽可能多地占有一切资源,无休止的复制自己,所以是“自私的基因”。北大教授郑也夫先生有一本书《神似祖先》大家可以看看。
但是人不仅有动物的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据说动物吃饱了就不会额外杀戮,人吃饱了还要伤害别人。而区别于动物性的这种可以称之为社会性。
马斯洛有一个注明的“需求层次论”(见上图)
咱们传统儒家文化中,有性善说和性恶说。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的初心是恶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人性中有善有恶,这需要我们正式自己,如何正视并提升自己呢,是咱们这一讲要解决的问题。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这两句话,是说的我们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身发”是借代,指的是我们的肉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
“四大,佛家以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成为人身。这是佛教的观点,是印度哲学的概念。我们中国人认为是“金木水火土”。佛教认为:地、水、风、火是宇宙组成的四种基本物质。地以坚为性,能承载万物;水以湿为性,能包容万物;火以暖为性,能成熟万物;风以动为性,能生长万物。人身就由此四大组成,所以四大常作为人身的代称。其实,“四大”可以指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地”是固态,“水”代表液态,“风”代表气态,那么“火”可以代表比气体温度更高的等离子体状态。
五常是人的性德,指仁(仁爱)、义(正义)、礼(礼让)、智(才智)、信(诚信),是儒家的理论道德规范,不仅在过去规范着人们的行动,就是在今天仍具有借鉴的意义。在传统文化中也可指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
了解中国文化,如果理解了五常之德,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抓住了,所以说《千字文》用字不多,却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再由曾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孝”字。
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精神灵魂借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用完后要归还的,我们是有责任让我们的身体不损害的。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顺服的意思。“鞠”和“养”一样,都是抚育的意思。如《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
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
品德心性,是由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
只有谨慎小心的爱护它,
怎么能轻易地毁伤它呢?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女权主义者,我们说男女平等,是指在男女普遍适用的时候平等,而不是机械的平等。你看陕师大教学楼的卫生间,一般都是女卫生间多,男卫生间少,那是重女轻男吗?未必。根据情况而定! 所以男女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女的侧重点有什么不一样。
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子要追求贞与洁。“贞”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字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问卜,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世假借为端正,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在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压迫妇女的道德观念,专指妇女不能改嫁为“贞”,就是所谓“贞节”。在封建社会里,把妇女死了丈夫而守节称为贞女,要为她树贞节坊。
这种是一种过时的腐朽的以男人为中心的落后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把女人当成了男子的附属财产来看待的。在古代社会,对女子要求贞洁,是保护自己私有财产的一种方式。如果女子不贞洁,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那可能自己的财产就会损失。那时又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可以查DNA,所以是一种落后的方式而已。但是,由于存在了一两千年,所以在人们的文化上已经有了沉淀,但是我们要分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最近有一些女德学堂,提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女德”四项基本原则。纯粹是一种糟粕,大家要分清楚,不要傻乎乎地上当受骗,掉进腐朽的粪坑里。
“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男子有什么要求呢?“才”和“良”。“才”草木初生的样子。由“丨”向上面贯穿“一”,表示草木发芽抽苗将生枝叶;“一”,表示地面。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萬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指人有能力,有才智。还有一种解释说,甲骨文“才”字是阻击敌军的示意图,其中的一竖表示敌军进攻路线,一横表示自己的防线,交叉之处的图形表示被挡住的敌军 把敌军挡住了说明将士们是有才能的,由此产生才能的含义。
“良”一说其甲骨文中是过去农村用来风谷的“风柜”的简形,中间的“口”,便是方形的柜身(用手摇转的风叶也在其内了)。上面的两根斜线,是有漏斗作用的入谷道,下面的两根斜线则是出谷道。谷子倒进去,被用手摇风叶的风一吹,轻而无用的稗子、杂草、皮屑、灰尘等等都被吹去了,重而良好的谷子便从出谷道淌流出来了。
“良”对男子而言就是,有品德,有德行。男子应该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才要和良匹配,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如果自身的德行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不相匹配,那么就必然会招致灾祸,很少不触及到灾祸的。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这两句话字面上是说,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得”通假“德”,“德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知恩不忘。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刘备教育他儿子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有点这个意思。别人的德行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行也不要浪费。
说到“知过必改”,《左传》有一个过而不改的故事。《左传·宣公二年》 [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孔子在《论语 述而》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孔子担心的,希望我们能每日在这几方面好好反省自己。
以上几句话,意思是:
女子要崇尚贞洁,男子要德才兼备。
知道过错,勇敢尽快改正,
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一定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这两句话出自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罔”和“靡”的意思和词性都相近,表示禁止、劝阻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就骄傲自大。
“恃”是依仗的意思。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这一卦六爻占断均为吉利,为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五卦地山谦卦。可见先人对于谦虚美德的赞赏与推崇。谦虚的本质不是退让而是进取,其核心在于“裒(póu)多益少,称物平施”。惟有平等,才有真正的和平环境,才能把谦虚这一美德发扬光大。谦虚必须出乎于内心,以事实为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否则就是虚伪,成为政治权术的骗人伎俩。
咱们可以稍微说一下《易经》,给大家普及一卦,让大家知道《易经》中的含义。
艮下坤上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 鸣谦,贞吉。
九三 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 无不利,挥谦。
六五 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 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卦 象征着谦谨。谦卦的卦象下单卦是艮,为山,为止;上单卦为坤,为地为顺。内止知道抑制,乃谦也。只要谦虚地待人接物,做事必然亨通;然而只有君子才能无始也有终,虚心而识时务。
初六:凡君子都是谦而又谦,君子凭着这种谦虚的美德陶冶自己的修养,才可认涉越大江大山,并获得吉祥。
六二:鸣:指宣扬,传播。鸣谦:使谦虚的名声远扬四方。本爻的意思是:谦虚的名声远扬四方,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九三:劳:指有功劳。有终:指最终结果。本爻的意思是:有功劳而谦卑的君子,有好结果,吉祥。
六四:挥:是发挥,施展。此爻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不吉利,只要发挥谦虚的美德。
六五:虽不富有,但能得到邻居的支持。适宜进行征伐,不会有任何不利的结果。
上六:传扬谦虚的美名,兴兵征伐,抵御来犯之敌,都是为了显示其德,力量和德分不开。而没有功劳,又如何能显谦。就是这个道理。强调“鸣谦”之人,才适合带兵打仗,征讨他国,就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危害。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易经》的相关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