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香论写文章的技巧
民国女子图鉴,《啼笑因缘》三种人生态度,恨水先生的超时代巨著

民国女子图鉴,《啼笑因缘》三种人生态度,恨水先生的超时代巨著

作者: 人鱼薇沫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14:34 被阅读0次

    少年时读《啼笑因缘》,只感觉这书名很是喜感,应该充满着搞笑剧情的吧,虽然对那个时代不抱什么期望,但展开书一看,居然是个狗血的爱情故事。

    我喜欢看啊,那时看琼瑶看得入迷,这个也当那类书去看了。看热闹,图新鲜,看一个社会底层的女青年如何被不同人士包养。

    少时还觉得吊诡,明明两个长相相似的人,为何不能桃代李僵?

    再加上我看的那版本没有续作,故事如醉雾海,到了最后,也没个结局,只是感觉人走茶凉的悲。

    明明是与我比较衷情的何丽娜有了未来,可为何却心下不喜,好似明珠蒙尘,情绪没个安排处。

    不知我最喜欢的张爱玲女士,为何要推荐这本书?

    那时轻狂,匆匆看过,匆匆感受一下民国气氛,便丢下了。

    到了中年之后,再去找来这本书读,意义便大不相同。

    仿佛我少时看《红楼梦》,只见里面灯影绰绰,犹如斗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经年之后,有了阅历,再回头去看,方能品出人生心酸,五味陈杂。那口老汤,熬了太多年,将人性的骨头渣子都熬出了味儿。

    那么,这本《啼笑因缘》究竟有什么好?为何我两次去看,心态截然不同呢?

    就让我们打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一版,来细究一下吧!

    老规矩,先介绍一下这个版本。

    这本《啼笑因缘》,让我爱不释手,它的封面充满了民国老挂历月份牌的风味,一男一女,相携而坐,却没有面目,给人以无限遐思。

    我们不知道图上的这对男女到底是樊家树还是何丽娜,或是樊家树与唱大鼓书的凤喜。无论是哪个女子,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个人觉得,何丽娜与凤喜就像一个女人的两面,镜子里面侧影,太阳与月亮的对应,光与影的映射而已。

    全靠个人主观去猜测。

    这本书值得肯定的是,收录了张恨水先生后半部分续作,得以窥见整个作品的风貌。

    我少时看过的没有后续,故事只觉余音袅袅,却不知其回味,而有了后续之后,那些人物的张力才得以完全释放。

    恨水先生当时本不想续写的,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才写。很用心,并不是狗尾貂续。

    在群里讨论时,看到朋友说,这个续没必要。

    我持相反意见,前半部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比较模糊,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当时的那个背景,无论反抗还是承受都弱了一些,相对来说,续写后的三个女子,形象更加丰满,艺术造型也更加突出。

    这本书在民国当时可谓人手传阅,市井居民见了面,若是不讨论一下剧情,都有落后之嫌,就好比当80年代的《射雕英雄传》,谁若没看过,都不好意思说话。(我就没看过第一版,父母为了学习,不许我看电视,后来便偷偷在墙上挖个洞,也看不清,只好成人后看的回放。)

    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当时的人们广为流传。

    这要从它的文化背景来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很多爱国人士提倡白话文,包括胡适、老舍、徐志摩等等。

    这一批人在中国的文坛上,当真了不得,个个都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们的文章我爱看,他们的语言我爱听,他们的诗歌我爱学。

    因为他们的文章我看得懂呀!白话文真是沟通了你我他的桥梁,不再分阶级,也不再分层次,是人与人平等的纽带。

    而这本小说就应运而生,张恨水先生的白话文小说,属于鸳鸯蝴蝶派,却并仅只描写男女间的私情,而是从社会背景,人文风貌,性格人设等方方面面来架构。

    他注重人物虚实描写,这沿袭了中国古言的笔法,又引入了西方的写作手法。(那个时代,大部分文人留过学,引入了西方的一些经典写作手法。)这使得他的故事饱满,人物活灵活现。

    他的凤喜不像林黛玉那般面目模糊,只活在诗里,而是在实在的白描。

    这时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清秀,梳着覆发,长齐眉边,由稀稀的发网里,露出白皮肤来……

    这几句将唱大鼓书的凤喜写得活灵活现。

    然而与她神似的何丽娜却又不同风貌。

    这个时候,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子,穿了葱绿的西洋舞衣,两只胳膊和前胸后背,都露了许多在外面。

    张恨水先生不吝惜笔墨,喜欢写铺阵的小物件小细节,极尽观察之力,可写两个女孩子只是寥寥几笔,我们要从性格的不同之处来分析。

    他的小说里有官话也有风俗语言,更是将白话文发挥到了极致,随便一个人拿起来都能品读,都能看出其中滋味,不会与人有隔膜感,所以这本书在当时才家喻户晓。

    再加上当时报纸上连载,小说成就了这份报纸,报纸也成就了小说。

    连载小说本来就要吸引人,张恨水先生的笔法实在是跌宕起伏,令人看了一章,还想看下一章,把章回体重发扬光大。

    下面就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故事。

    富二代海归少爷樊家树,自认为学富五车,从国外归来,与众不同。

    尤其看不习惯中国正在落难中,家族亲朋好友却在“隔岸犹唱后庭花”。

    他看不惯亲戚们生活极尽奢华。家树是先进的一代,是那些革命的先驱者,在这里要赞一声,他可不是个空洞浮夸的高富帅,可是个有理想有热血,有思想的爱国人士。

    他同情社会底层的人民,结交了落魄侠士与女儿秀姑,秀姑出身草莽,却对家树颇有好感,家树只拿秀姑当姐姐看,并无儿女之情。

    他喜欢上了说大鼓书的少女凤喜,他同情凤喜,喜欢凤喜,愿意帮助她走出生活的泥淖,他供养凤喜,想让凤喜接受文化熏陶,与自己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与此时同,他也结识了与凤喜长得极为相似的世交之女——何丽娜。

    两个女孩长着相同的皮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何丽娜是家里的小公主,生活奢靡,挥霍无度。

    我很拿她对应当时的陆小曼,她们有相似之处。

    何丽娜对家树有好感,家树却不喜,认为她有些放荡(这可能与他留学归来有关,在国外同类阶层的女子就是那样,让他误会了。)

    可是凤喜却被将军看上,强抢了作妾,其实凤喜并非不能反抗,只是被将军的金钱所迷,这就是出身低层女子精神贫乏的可悲之处,她还来不及接受樊家树的改造,就背叛了富二代男友,选择了政界大佬。

    可将军不像富二代,拿凤喜当精神伴侣,凤喜在他眼里,不过是个玩物。

    秀姑为了帮家树,冒充佣人,去将军家试探凤喜,凤喜难忘旧情,偷偷约会家树,却导致家树被将军暗害,差点失去性命。

    家树不计较凤喜的失身(这在当时,可是足够先进之极的思想,刚推翻最封建的清朝,那时女子是竖贞洁牌坊的,张恨水先生真大胆也。)

    愿意重新接受凤喜,可凤喜却懦弱无能,被将军吓破了胆,疯掉了,后来病死了(绝对剧情需要,否则家树将背上负心之名。)

    何丽娜为了家树,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不再乱花钱,并逼着父亲将钱都捐给了爱国之士。

    秀姑去刺杀卖国贼,壮志未酬身先死,令家树怀念。

    而何丽娜最后与樊家树一同成为了精神伴侣。

    张恨水曾说,“到我写《啼笑因缘》时,我就有了写小说必须赶上时代的想法。”

    其实他已经超前之极。

    他试图挣脱旧派小说“才子佳人”缠绵爱情的陈旧模式,因此,在《啼笑因缘》里,“才子佳人"的角色被普通民众所取代,而反封建思想和平民精神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张扬。

    介绍完故事,我们再来说小说中的三个女主角。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何丽娜,我是一个绝对纯净的浪漫主义,喜欢小资,喜欢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那么何丽娜,独立泼辣就成了我的心头好,就像我喜欢陆小曼一样,尽管她奢侈糜烂,可依然掩饰不了女孩子的金光闪闪。

    如果不挥霍,合理用钱,自然是优雅大方又沉稳的闺秀极雅人。

    更重要的是,何丽娜对于爱情的坚守令人折服。为家树,她不展惜散尽家财,执着维护,这值得给她一个好结局。

    凤喜,是农村女孩初入大城市,虽然纯净,也最容易迷失自我,在金钱与欲望的冲击下,找不到本命,最后如同花朵,堕落于尘嚣。

    上天给了她足够的美好,却没能给她守护的本领,本身就是一种残忍。

    秀姑,应该是映射刺杀过袁世凯未成功的郑毓秀女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秀姑也象征了张恨水先生那颗侠义爱国之心,虽死犹生。

    借鸳鸯派小说来写道德、爱国、同情底层百姓,这部巨著,流传下来,我们不应只以片面的情怀去看待儿女情长,而是拨开书的面纱,细细品读他的良苦用心。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后,以先生的笔名由来为结尾吧。

    一本好书,能够翻开是梦,阖上是歌,供人品读,供人回味。

    关于《啼笑因缘》还有许多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愫,因篇幅有限,不一一说明了,各花入各眼,各曲入各调,看客,不如亲自找来,身临其境,更进一步贴近那个民国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女子图鉴,《啼笑因缘》三种人生态度,恨水先生的超时代巨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kk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