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我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该如何理解爱,如何传递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
十年前,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班里有一个叫阳阳的孩子,他看到同学摔疼了,哭了,竟哈哈大笑;课间大家正在玩耍,他会跑过来捣乱,直到大家不欢而散;上课总爱靠到同桌身上,把人家挤得摇摇欲坠……有一次,周兰跟廖俊吵架,他竟兴奋得大喊大叫,抓过周兰的书包使劲踩,把书包的拉杆踩坏后,还若无其事,幸灾乐祸。我总是严厉地批评教育他,甚至多次约见家长,而他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他每次面对着我,眼睛却不看着我,显得极不礼貌;我满腔怒火地训斥他,他却大喊“我没有啊”,再问他细节,他却又充耳不闻,不知所云,让我屡屡受挫。这种种表现,我认定他就是一个行为恶劣,缺乏教养,没有同理心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除了严格教育,督促他早日改掉毛病,走上正轨之外,还能用什么方式去爱他呢?
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随后翻阅了相关书籍,才幡然醒悟,原来他的表现和高功能孤独症孩子的表现是那么的相似,没有眼神的交流,只有刻板的语言和重复的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最不需要的就是严厉的爱,这样的爱就像一个枷锁,紧紧箍着他的脖子,令他窒息。爱孩子,就应该走进他的内心,尤其是这样的孩子,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动因,把爱以他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出去,让他感受到。而不是根据成人的眼光,高高在上地臆断、猜测、放大,强制他按照我们需要的模样去改变。而此时我已经不再教这个班了,我无法弥补自已的无知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带着对阳阳深深的自责和懊悔,我投入到新的班级教育之中。
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也有不同寻常的孩子,课堂上会发出怪声,甚至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小宇上课时,会用画笔满桌子涂鸦,甚至把自己的衣服和舌头涂得五颜六色;西哥会一边用堵塞的鼻子大声吸气发出鼾声,一边钻到桌子底下……面对他们的行为,我变得格外地冷静与宽容,没有像当年对待阳阳那样指责和训斥。我牵着西哥的手,帮他拍去裤子上的灰尘,告诉他地上太脏了,坐椅子上比较干净。我把小宇带到办公室,给她漱口,送她一个画画本,告诉她画在本子上就能把画保留下来。回到教室我告诉全班孩子:“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有人长得快,就长得高一些;有人长得慢,就暂时显得矮一点。能力发展和心智发育也是一样,这是一个快慢的问题,只要我们互相接受,互相尊重,就能一起进步。”我想让孩子们跟我一样,学会接纳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才可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安全环境,才可能降低他们内心的焦虑,也才可能减少他们这种怪异的举动。渐渐地,这两个孩子在课堂上已经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看书,不造成影响。即使偶尔失态,大家也欣然接受,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当孩子进入六年级时,我常常想:该如何把我对爱的理解继续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不同的校园里,不同的班级里延续下去呢?于是从那时起,我把班级故事记录下来,把我对他们真诚的爱和叮咛藏在字里行间,汇成了一本书——《彩虹屋的故事》。在孩子们最后一次齐聚课堂时,我把书送给他们作为毕业的礼物,愿他们带着爱与祝福扬帆起航,迎接新的挑战。孩子们捧着书,和我深情拥抱,久久不愿离去。
带着爱走进孩子,带着爱走进课堂,带着爱走进教育生活,因为“只有爱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每个教育者只要心中充满爱,便会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