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案)[中国地理板块,蜀道]
W20 周二 古蜀道全图.jpeg古蜀道(注:这里特指北蜀道,即陆路蜀道。区别于由荆楚入川的水路南蜀道)以及其所链接的关中和巴蜀,既是一个非常典型和重要的地理带(秦岭,盆地,平原),也是一个中国历史、以及文化的沉积带。
除此之外,如何通过重新行走古蜀道来理解中国?理解中华所包容的丰富多元性和差异性,以及形成凝聚力让这么广大范围内的人群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个角度是和走丝绸之路是有所不同的。在文明交流的角度上,前者是重在文化传承与融合,而后者侧重于文明的传播与碰撞。
一、行走古蜀道的意义
1.1 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地理,山川河流与矿物、植物、动物、气候以及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
- 地理地貌是如何塑造不同的人群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民俗,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民居、建筑、民俗与庆典、生死观...
- 秦岭作为地理分界线的依据何在?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
1.2 蜀道的历史往事和文化符号
- 古蜀道充满了一种魅力,古蜀道所连接的秦地,巴蜀(东川西川),每次都会见证中华的兴衰。秦通过金牛道占据巴蜀,制霸七国,建立天下之基础;衰的时候则会避难巴蜀,偏安一隅。为什么唐明皇西行入蜀,恓惶悲戚在剑阁夜雨闻铃?为什么抗日战争的时候,会陪都巴蜀?
- 开国何茫然的蚕丛、鱼凫;神秘的三星堆与金沙;太白登峰有鸟道,褒斜道上想褒姒;拙朴苍劲暗含法度的石门十三品;啼血的蜀帝杜宇;
-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通往长安的蜀道总少不了来来往往的行旅客与宦游人,李白仗剑壮游时北出蜀道,杜甫的一生则是沿着洛阳,到长安,奔天水,走蜀道,再走水路出三峡,终于夔州(秋兴八首为巅峰,潭州辞世是尾声)。
- 蜀道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是一个天府之国,世外桃源,还是一个消磨意志的避世之所?是稳定的大后方,还是随时可能会割据自立,鞭长莫及的隐患?
1.3 蜀道、巴蜀与中国的关系
-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古蜀道与中国的关系?
- 如何才能真正感受到秦岭作为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在文化上不存在截然的差异。无论是陕西(中原-西域),汉中(秦-蜀-楚),汉江(黄河流域中原-长江流域),这些文化重叠或交织带的品质是否就是中华的文化的特质之一?
- 蜀道似乎包含着用来理解地域性格和中华兴衰的密码。为什么在这么好这么封闭的地域条件下,总想自立为国而不得呢,最后还是深深的融入到中华中国中来,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川军的往事;中国的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在地域上,历史上,民俗上差异如此大的人群凝聚在一起;
二、古蜀道的独特性何在?
华德福学校高年级(G5+)相关的中国地理(包括大洲地理)游学,大的线路一般包括:
-
丝绸之路(传统的中国和西域(异文化),或与世界连接起来的陆地之路),中亚似乎是文化哑铃的把手和中枢。中亚是多文化的重叠带,但由于地理、气候、历史以及宗教的变迁,历史遗存多为遗址遗迹,现在所能体验到的与汉唐时相去甚远。
-
京杭大运河,时间较晚,6,7世纪左右的事情。山脉是骨骼,河流是血管,土地是肌肉。我们就是这样被骨肉相连在一起的。大运河在我看来,是一条人造的南北主动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南北融合交流,形成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措施;而蜀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是静脉。蜀道也是将黄河流域(渭水流域)跨越到长江流域(涪江,嘉陵江,汉江流域)链接,但它润物无声,下自成蹊,自有一番从容。
这里又想到一个更大的跨度,也就是南越国(珠江流域)与中国的关系。正如蜀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什么力量把地域跨度的人群融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的“和”文化,是能与希腊文化中的“美”,埃及文化中的“秩序”,罗马文化中的“力量与法度”,日本的“菊与刀”相媲美的文化特质。
中国的“和”文化,体现在器物上就是中国的秤,反经而合道者也。与地理上,我觉得理解“蜀道”,可得其中真味。
三、初步计划
- 时间:7~10天 (理想行程为2周,有可能4月上中旬或七月中下旬)
- 方式:乘车 + 徒步 (理想方式为非机动)
- 初步路线:越秦岭走“褒斜道”,至汉中(汉中即为小巴蜀),如有时间,则沿受现代化影响最小的“米仓道”入川,之巴中阆中(至此,陆路之北蜀道,可以接上水路的南蜀道)
四、目前参考的书(欢迎推荐):
- 《中国蜀道》王蓬 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 《中国剑门蜀道》廖荣隆 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 《古蜀道寻踪》 何青城 绘/文,学苑出版社,2011
- 《蜀道的前世今生》龙腾、屈嫚莉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冉云飞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冉云飞 著,鹭江出版社,2015
-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葛兆光 著,中华书局,2011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六、关于地理教学的建议--鲁道夫·斯坦纳
把自然条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经济关系讲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孩子们已经掌握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造,把他们更深入的带到整个世界当中。
... 在理解自然与人类的联系方面,一旦对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完全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上。然而,在转向其他东西的同时,我们应当继续尽量有效地,有力的培养孩子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经济联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发现河流如何上溯分成支流的时候,他们会格外着迷。
然后... 给孩子更形象的印象,了解河流是如何将阿尔卑斯山脉隔开,成为石灰石山脉、花岗岩山脉、云母山脉、板岩山脉等等,... 这些东西会极大地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
然后你们向孩子们描述什么植物会生长在山谷中,...这样你们就描绘了一幅植被的垂直分布图。然后给孩子们展示,人类是如何在群山密布的乡村里定居的。...这样你们就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说明了地面自然特征与人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
... 在12岁之前主要讲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要讲清楚。把重点放在他们本国的地理上,而不是给他们介绍整个地球。
你们知道,教授地理是要掺进很多东西,因此,地理可以成为你们教给孩子的所有的东西的一个总结。在地理当中可以汇聚许许多多的东西。到最后,地理和历史有可能完美地交织到一起。因为很多主题都可以结合到地理课当中,这样你们就可以反复重提这些主题,以便巩固其他课程的内容。
...矿物学很适合与这种先整体后部分的教学方法,从山脉的构成开始,进展到矿物学。这种方法肯定对孩子有好处。
在讲动物界时应采用相反的过程,从个体动物开始。植物界则应该先作为整体对待,然后在研究特别的个体。对于矿物界,自然本身常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混合物,从这些混合物出发,我们可以进行到各种不同的组成成分。
【醒目】同行招募中,如果你对蜀道感兴趣,对教育感兴趣,对民俗、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有所长,可以和我联系,游学考察费用自理。为便于食宿和安排行程,团队总人数不超过6人。
- Update by Joshua @ 2018-02-01
网友评论
- 网站:中国蜀道网 http://www.gyxww.cn/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