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梅竹居建设花絮(一)

梅竹居建设花絮(一)

作者: 岫山玉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6-02 10:36 被阅读0次

                                          田庆龙/文

烈日炎炎如火烧,热浪翻滚燥心焦。

时值七月的鲁西北地区持续干旱已有一段时日了,老天吝啬的几乎没下过一场透雨。太阳光直射到人们脸上热乎啦的。汗水从脸上一直淌到脚跟儿,不到夜间似乎汗不离身。大片玉米杆和棉花叶都泛黄了,仿佛沾点火星就要燎原的架势……

跟随张景峰院长到他老家已经是第三次了,原本我和张洪振是到济南红山画院的,来参加《龙出红山》一书出版的后续活动。当得知张景峰院长应家乡之邀,回到村里参加修路剪彩仪式。我们也就顺便陪着回来转一转,到家里看一看。

这次到村里,首先浮现眼前的是宽敞的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一色用红砖铺平。两侧排水沟用挖掘机清理的干干净净。水泥管道均已铺设到位,工人配合机械忙得热火朝天!村子里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一到雨季,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到稀泥上直打滑儿。走起路来像跳摇摆舞一样!稍不留意就能摔上一跤的窘状不复返了。

到村部后,镇领导和村领导都已等候多时了。感谢张院长利用企业朋友的人脉,为村里筹集材料和修路善款,为家乡搞基础建设。交谈中不乏热情高涨,言语激昂!

每次过来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刚稳定下来,必先到老宅子去看一看。

          那日赴老宅,笑指石榴在。

          儿时未归来,满庭花自开。

                  《回乡小记》张洪振诗

水泥地面抬高,排水沟挖好之后,老宅子北墙皮都堆落下来了。低洼之中的土坯房一改当年的高挺身姿。显得摇摇欲坠。大有一种风一吹就要倒塌的样子。依然成了村里的危房。进门都得格外小心,开门直往下掉土渣儿。

    生在寒门家缺粮,粗粮伴我画痴狂。

    四十年来舞笔墨,如今还住破土房。

                                    《老家》张景峰诗

就为这儿,村里张义联主任多次给张院长打电话。路都修好了,看看能不能村里帮些忙,把老房子修建一下。

显然处于低洼之中的老宅子影响村容村貌了。

张院长说服父亲张义忠老先生,在我们大家陪同下,回来看看有无翻建价值。毕竟是老宅院了。当年它不仅仅遮阳挡寒,难忘的院落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从而也记录了农村放羊娃,通过自身艰苦奋斗,成为知名画家的成长历程。孩提时拖着瘦弱的身躯放羊,牧牛。拿鞭杆当笔,以沙土为纸,在艰苦环境中,创作童年的绚烂憧憬。在条件清苦,家境贫寒的背景下,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勇攀知识高峰的倔强、自强品德!就是在这里磨练养成的!

当年连同东面爷爷奶奶的宅基,都是张义忠老父亲亲手垫起来的。整天整宿不合眼。原本洼地苇塘子,硬是靠一掀一掀土,用木制土车子,一趟趟拉过来的。是用汗水和泥,用心血铸起的房子。老父亲的万般不舍,自有他的情衷。如今要拆除重建,无疑对重情重义、憨厚硬汉品格的老父亲来说,是一种割舍不掉的痛。老房子一泥一瓦都倾注了他最质朴的情义在里面。

    闲情小院旧时修,牧童晚归父母忧。

    如今拆除欲重建,老父怜惜泪暗流。

                                    《不舍》张洪振诗

接着张院长说通族里的长辈和弟兄们,把原来爷爷奶奶的老房身让出来,给村里做文化广场。为父老乡亲们茶余饭后、休闲、健身、提供了唯一的娱乐场所。

能把自家房基拱手让出来,此举在当地以至于十里八村的,也绝没有第二家!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当下。

    土屋虽破是张家,梅竹山秀景万长。

    峰生寒门放牛羊,疯子出名报家乡。

                                    《念恩》 张庆磊诗

初步定好后,老父亲没有跟随我们回济南。而是顶着酷暑,今年夏天最热那几天,忍痛割爱地把东西两处老宅子拆掉了。

这是我和洪振回青岛胶州湾工地后听说的。天热加上火等原因,老父亲病了一个礼拜,嘴里都是大水泡,浑身跟散了架一样。本来就清瘦的脸上又多了几道横纹和沧桑!

交往这些年来,我们都了解景峰院长的为人,即使像是调侃的话,也有他的良苦用心,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把西面按原来的房基建起来。设计格局是这样,所谓东为大,把东后屋专门留作给祖先、爷爷奶奶族谱祭祀用。东西各设一间,给父母亲和孩子及家人回来暂住。大厅里摆放大型画案,每次来家即时创作写意,也充分把厅墙四周利用起来,布展一些他离开家乡,励志求学及拜师成名后,代表性强的书画创作品。镂空隔断上摆放些陶瓷作品、出版文集、画院的历年画册活动记载等等。

这些想法曾几次跟我们兄弟讲,也希望我们能把这个担子接下来。

一是考虑我们是红山画院诗友会成员,另一方面是兄弟们互通,便于理解建设主题及内涵。至此《梅竹居》在以张景峰院长提名下,兄弟三人几次深入讨论之后,逐渐形成了初步轮廓。

那就是“循古朴,重内涵。宜家居,透文化。逢天时,促人和。随四邻,不越界。”既传统又节约的理念来塑造、翻建这个老宅院。

紧接着我和好兄弟张洪振带着这份重托,来到了王坟村。

起初仅带来了一份彩色图片,是沈阳修缮古建的朋友,钟玉武先生用微信传给我的一张效果图片。

东西15.6米,南北22.5米院落里,建成一个四合院。设计布局难度太大了。以张景峰的影响力,批个南北长一些的大院落应该不是难事儿。正像他说的一样,在别处建失去了原来家的味道和意义,完全取消这种贪念。因为这是落叶归根的地方。

就这样在没有图纸、设计标高、没有技术人员、工程师的背景下,兄弟三人跟随老父亲一道儿,拍板在阴历七月十四这天。先到祖坟拜祭完列祖列宗,通知完爷爷奶奶后,宣布正式开工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梅竹居建设花絮(一)

    田庆龙/文 烈日炎炎如火烧,热浪翻滚燥心焦。 时值七月的鲁西北地区持续干...

  • 梅竹居建设花絮(三)

    田庆龙/文 据说祖辈当年是富裕大家族。养大车拉脚运输为生。邻乡...

  • 梅竹居建设花絮(二)

    田庆龙/文 破土动工时,西小王镇王书记和村里张义联主任,还有部分景峰院...

  • 梅竹居序言

    田庆龙/文 “梅竹居”顾名思义乃梅...

  • 高峰体验@国画中的竹子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 竹是中国...

  • 梅,深冬的一抹傲骨

    梅,自古以来,得君子所爱。 梅,与兰、竹、菊结伴,为四君子,梅居四君子之首。 梅,与松、竹把酒,岁寒三友,一见如故...

  • 对联诗词:撼

    一帘烟雨风撼竹; 满城花絮水绕石。

  • 寻梅

    寻梅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梅居其首。梅花有红梅、腊梅、玉蝶梅等,我因热爱而寻梅。 在寒冷的冬天,我寻找诗的灵魂,...

  • 詠梅讚頌——讀通札記(798)

    讀文白對照本《卷七十九》,感:1、詠梅讚頌。人言:梅蘭竹菊,謙謙君子!竊以為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污泥而不...

  • 竹居

    碧叶留疏影,月照夜流萤。 愿卧竹林涧,长醉不复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梅竹居建设花絮(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oy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