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书法艺术之家
高峰体验@国画中的竹子

高峰体验@国画中的竹子

作者: Liukui00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9:41 被阅读32次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

    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国画墨竹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竹是文人笔下的“常客”。

    五代 徐熙《雪竹图》 五代 徐熙《鹤竹图》 五代 李坡 《风竹图轴》 五代 黄筌 《雪竹文禽图 》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 北宋 赵佶《竹禽图》 北宋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北宋 赵昌 《竹虫图 》 宋人《翠竹翎毛图轴》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元 王蒙 《竹石图》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元 吴镇 《墨竹譜》 元 郭畀《雪竹卷》 元 倪瓒 《竹枝图》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元 柯九思 《横竿晴翠图》 元 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
    元 李衎《竹石图轴》 元 顾安 《风雨竹图》 元 顾安 《拳石新篁图》 元 顾安 《竹石图》 元 赵雍 《青影红心图 》 明 陈洪绶 《竹石萱草图 》 明 唐寅《风竹图》 明 王绂 《淇渭图 》 明 吕纪 《竹禽图》 明 钱毂 《竹亭对棋图》 明 杜堇 《题竹图》 明 夏昶 《墨竹图 》 明 金浞 《双钩竹图 》 明 陈栝 《雪竹图》 明 归昌世 《风竹图》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 明 郭诩 《杂画图》 明 吕瑞俊 《竹雀图》 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 明 孙克弘 《殊竹图》 明 夏杲 《清风高节图 》 明 夏杲 《修筠拳石图》 明 项元汴 《仿苏轼寿星竹图》 明 徐渭 《菊竹图》 明 徐渭 《竹石图》 明 徐渭 《雪竹图》 明 姚绶 《竹石图 》 明 姚绶 《竹石图》 明 姚绶 《竹石图》 明 朱瞻基 《武侯高卧图 》 明末清初 诸升 《雪竹图》 清 石涛 王原祁《兰竹图》 清 石涛 《墨竹图》 清 石涛 《竹石菊图》
    清 石涛 《笋竹图》
    清 赵之琛 《双钩竹石图》 清 郑板桥《竹》



    清 郑板桥 《荆棘丛兰图》
    清 冷枚 《竹林七贤》 清 金农 《竹图 》 清 汪士慎 《兰竹图 》 清 罗聘 《墨竹图》 清 李方膺 《潇湘风竹图》


    清 罗清《兰竹石图》 清 李鱓 《梅兰竹图》 清 孙楷 《竹图 》 清 马元驭《竹》


    清 蒲华《竹》 清 溥佐 《雪竹图》 现代 吴昌硕《竹》 现代 李苦禅《竹》 现代 任伯年《竹林七贤》 现代 徐悲鸿《竹》 现代 张大千《春枝栖禽图》 现代 张大千《竹》 当代 董寿平 《雪竹图》 当代 董寿平 《雪中之劲节》 当代 傅抱石 《竹林七贤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峰体验@国画中的竹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k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