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经典古诗词最美古诗专题古诗新读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3-27 08:51 被阅读0次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唐代: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赏析

中唐宰相权德舆有诗《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据宋·宋敏求《长安志图》所绘的唐太宗昭陵图,在陵域范围之内,有“瑶台寺”、“广济寺”、“澄心寺”、“百城寺”、“舍卫寺”、“升平寺”、“证圣寺”、“宝国寺”等。又据《金石萃编》记载:“瑶台寺,则《昭陵图》有之,在昭陵之西、澄心寺之南也。”据今考古,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处。此诗当是权德舆于昭陵所写。查其诗中之意,则与某位公主有关。    

“嬴女乘鸾已上天”。“赢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萧史教弄玉吹箫引凤,后来二人乘凤鸟而去。此句以弄玉成仙比喻公主去世。 

“仁祠空在鼎湖边”。“仁祠”,明·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在此当指瑶台寺。“鼎湖”,本为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处,后借指帝王。如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此句指公主死后,空留下瑶台寺在唐太宗的昭陵旁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此句扣题,点明写诗之时是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月夜。 

“一望金波照粉田”。“金波”,月光。“粉田”,脂粉田,即公主的汤沐邑。此句再次点明季节,及瑶台寺与公主的关系。 

全诗大意: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那么,此诗中提到的公主是谁呢? 

此诗既然写于昭陵,则公主当是唐太宗的姐妹或者女儿。查《新唐书·公主传》,唐太宗的姐妹与女儿中,葬地与佛寺有关者有二:一、比景公主,始封巴陵……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二、晋阳公主……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又据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三》:“第五百九十三,《唐瑶台寺碑》:许敬宗撰,诸葛思祯正书。贞观十八年。”则至迟到贞观十八年,瑶台寺就已经存在,则此庙与比景公主无关。再据《新唐书·公主传》,“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与“粉田”之意正合,则晋阳公主的葬地极可能就在瑶台寺附近。 

当然,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算是很外围了,比起同母姐妹们,离昭陵主峰似乎太远,不符合晋阳的身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时认为女子未及笄而亡的有戾气,不能葬在家族墓地,只能葬在佛寺中,用佛法化解戾气。所以二凤在昭陵边修佛寺,并且把小犀牛葬在那里,其实已经是在打擦边球,没办法再近了。

相关文章

  •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唐代: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赏析...

  • 秣陵思

    秋凉暮雨箫,金波两盏遥。 秣陵梧桐月,夜半照乌江。

  • 凉秋

    霜落寒露泠,西风故人梦。 遥夜云未收,月清秋正浓。

  • 清秋

    清秋拂世月光寒, 凉风吹散黛眉弯。 提剑远望独凭栏, 常愿碧潭照肝胆。

  • 怨遥夜

    长灯漫夜衬风寒,月难圆,怨遥夜。相思无尽、盈盈粉泪。 人别方知春意好,桃花开,春已半。

  • 临江仙.郎归

    文/烟如柳1569 幽夜中空弦月半,遥山近树凉风。 村郊独步向西行。 遍闻蛙鸟叫 ,花艳柳飞轻。 归人西窗纱照影,...

  • 回忆是另一种相遇(第一篇 第二节)

    外语系新生组织文学社 2 金波是班长,但不是遥享舍友。为何金波主动过来关心,既不是因为她是班长,也不是因为金波对遥...

  • 洞仙歌 遥忆l

    洞仙歌 遥忆(苏轼体) 蝉栖高木,嗟清凉傍晚。池水金波夕阳散。起凉风、时有香气新来,蜻蜓舞,翠盖掩鱼匝眼。 鸭戏莲...

  • 秋夜思

    秋夜思 清秋皓月凉风夜 四野鸣虫闹三更。 落幕繁华空寂寞, 苍茫...

  • 夜半月明窗

    残梦半消时,明月照高楼。 推窗微风凉,忽觉已清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pe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