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巴山雨
禅荼罗用的最多的当然是自己的名字。记事起,就自然地以为那个称呼是自己的专属。遇到重名的人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更何况我的名字还很难重名。之前专门在网上搜过,目前全国叫我这名字的加上我就俩人。
用过的网名不多,有雪地冰淇凌,西可,巴山雨。
前两个都是少女思春的时候起的名字。
雪地冰淇凌,是雪天,在操场上吃着冰淇凌,跟几个闺蜜散步,一不留神瞧见了暗恋对象,刚好他也看了我一眼。不过那时候很怂,人家对象都换了几茬了,我还是忠实的暗恋者。到现在常用作密码的那几个数字也都跟他有关。已经从当初的小鹿乱撞变成习惯了,不想费脑细胞再多记几个数字。
西可是qq名。我同学有好几个号,送我了一个。那时我俩一起去网吧,她教我上q,我问名字一栏要填什么,她跟我说要自己的名字。我心想,填真名不太好吧?于是聪明地填上了个“我”字,把她笑趴下了。再改名字时,就想着三毛和荷西的故事,以及一个很好听的地名——可可西里,改成了“西可”,虽说矫情,自己是喜欢得很。用到现在,也是懒得改了。
在那之后,参加社团活动,顺便拐了枚学长来谈人生中第一次恋爱。人觉得叫我全名太生疏,按自己的习惯叫,“老+姓”,比如老王之类,实在跟我这小身板,以及和气的性情不符,就叫我的q名。
有次做活动,社团同事借我手机给他打电话。完后,很八卦地问我,他都是叫你“亲爱的”呀。我想了一下,他也就是“西可”两个字叫得太快了。偶尔想起来这小误会,还是会在心里老鹿乱撞一下。
说说现在用的这个巴山雨吧。
取这个名字是像家长给孩子起名字一样,认真想的名字。较正式的昵称,算是笔名。
三年前,我想写一本小说,记录一下自己大三那年的异国生活,试用了好几个app,比较下来,觉得简书比较合适。写文嘛,还是要先想个响亮的名字,万一哪天火了呢?还是想个好读,好听,符合自己文风气质的吧。
一开始来简书就是为了写这个长篇,很自然地认识了连载主编一鸣,他在把笔名改为“一鸣”之后,写作事业顺畅多了。一鸣写过一篇文章《笔名是一个作者的招牌》,说过起笔名的问题,里面的看法我也比较赞同。
我本姓“巴”,比较少见。这个姓在生活中给自己增加了一些关注度。这也是大名不容易撞衫的主要原因。
笔名就还用了“巴”字。简单,好认,又有自己在里面。
写文的人都知道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出现了两次“巴”字,我正好取“巴山雨”三个字来用。跟其他作者聊的时候很容易打开话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于这种文字清丽不俗,细腻,敏感的晚唐诗,我很喜欢。自然,自身也会带着些这样的气质。
何况,李商隐的出生地就是我家乡这个小城市,我更觉得亲切。
这样一番考虑下来,这个笔名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跟文章放在一起也没有违和感。
试想一下,要是一篇文章,下面的署名是狂野辣妈或者村西头的二妮,那感觉,不太像回事儿吧?
虽然现在这个名字的主人还是籍籍无名,但以后说不定哪天就发达。趁现在我的腿还细,要抱的赶紧来抱。
网友评论
“巴山雨,让我联想到巴金。
不过,我也颇为喜欢西可。
从三名取名的风格,
或可窥见一个人性格塑成一二”
有初心,有来路。不负欢喜。”
——————————————
何当夜谈听细语,文思尤似羽衣舞。
PS:画画的功力进步神速,太厉害了!!!!
狂野辣妈是用来写都市网文的,村西头的二妮大概是用来写乡村言情故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