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心理
以正常人的方式工作生活

以正常人的方式工作生活

作者: 杜超越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1:14 被阅读17次

    ASD走出计划进展回顾


    自从做出第一份“ASD走出计划”后,一晃两个月又过去了,先来回顾一下取得的进展(建议阅读《走出ASD自救计划STEP1》,了解本文的知识背景。):

    1、日常积累的项目:注意力更灵活,感觉悄然生长,认知有突破。

    通过频繁多样的环境刺激,比之前更关注外部世界。目光不再那么涣散、局限、僵滞,注意力更聚焦、覆盖范围更宽泛,调动、切换起来也更灵活自如。不过,仍常常沉溺于空洞的自我世界中,注意力切换困难,这个看似微小的问题,作用在生活中,就是,虚耗时间、做事效率低下。需持续多接触外部环境,提高对外界的关注度(和对外物的专注度)。

    有趣的外部事物能激发内在感觉。感觉,在对外界的探索、和他人互动中,渐渐地生发出来。这阵子,做喜欢的事、尝试新的事物,体会到更多生活乐趣。例如,会受到以前从不感兴趣的饮料、糕点吸引,从而产生某种心情。阅读小说,对人和社会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同时,阅读和听音乐使接收的视听信息不再零碎,逐渐完整起来。“统感”建立后,下一步可考虑培养良好的 “时空感(时间感和空间感)”。

    在注意力和感觉的基础上,认知力也有了突破:某天,在看电影《老友有钱》时,突然对着几个迅速切换的画面,产生出明确的认知:“她在整理抽屉、打扫房子、拿钱,她是家政服务者”。须知以往对当下情境、发生的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像这部电影中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画面,一般会被大脑自动过滤掉。

    这是认知力的飞跃。

    首先,有了确切的认知,空洞刻板的思维模式将彻底消失;有了认知的支撑,残缺的点状思维将由清晰扎实的线性思维、面状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取代;有了认知,主动性将大大增强,ASD人士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问能力很大程度上受认知力所限。

    其次,对自我、他人、环境的认识,都会有重大突破。认知力弱的情况下,本人主要依靠纯“内在感受”来形成认识,这种方式会使人囿于无知和偏见,而“认知”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学习模式,内外结合,能得出更全面、可靠的认识和判断。例如,对一个人的认识,结合感受到的主观信息和外在客观表现,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景,比单纯看主观信息,真实、可靠得多。

    最后,“感觉”唤醒了做事的目的和动机,加上对环境与人的认识, ASD患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将知识和环境、行动结合起来去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外部环境、感兴趣的事情上。

    后续需保持信息刺激强度,继续改善注意力和感知觉的问题。可尝试以兴趣爱好带动它们发展。尝试进一步发展与规则对应的感知觉,如空间感、时间感、轻重力度的感觉、做事顺序的认知等。

    2、重点突破的问题:情绪可消化但耗损多、情感依然冷淡,思考力的根基有所完善。

    良好的情绪是理智思考、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目前我已经习惯于通过散步、反思、听音乐来消化、调节情绪(偶尔也会发泄一下),也能比较快地认清问题症结、找到应对思路,但在受刺激时很难迅速调整情绪、心平气和地应对,这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神,对人际关系也伤害很大。

    目前最大的情绪问题是焦躁,一个难以忍受的问题不能立刻解决的时候,就会特别痛苦。但是,问题“未解决”才是常态,“完美交卷”只是点缀在常态中的梦想时刻。所以,要练习平心静气。

    另一方面,情商低,表现就是过于自我,遇到冲突矛盾时,易怨憎他人、而纵容自己,放任情绪、任意妄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体谅和关爱都不足。

    情绪平稳依靠能力、大局观、责任心和修养。坚持日行好事,提高能力、格局和修养。

    思考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认知突破,以及“断舍离”带来的精简、准确和条理。分类整理信息的过程,发现混乱堆积的细节信息,其实空洞无物。反而在明确的架构下,分类收集信息,能收获更多。

    但是,摄入信息的能力(认知力),及更健全的思考力还需锻炼(记忆力差,想事情还容易丢三落四、逻辑不清)。

    下一步可从锻炼思考力(逻辑训练:先练习简单的线性思考/逻辑推理)和解决具体事务两点着手,每天专门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思考一个问题。

    3、生理基础:目前未看出明显改善。

    其实由于畏难和懒惰,锻炼和营养的力度比计划的小很多,不足以在短期内改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ASD生理问题无科学的指导,是否改善也难以衡量。所以,可持续积累相关知识、持续改善体质。

    原订的饮食、作息、运动、中医调理四项计划,执行的活动有清淡饮食、喝姜枣茶/蜂王浆,规律作息,爬山,晒太阳、泡脚。

    免疫力增强了不少,手脚冰凉的问题基本消除,小病不断的情况很少见了。不过,消化吸收力还很弱、运化不力,整个人还是心浮气躁、精神不济、阴气和湿浊之气重。加之大脑易兴奋、空转,偶尔还会失眠。

    坚持已有习惯。务必做一件重要的事:学中医、看中医。

    4、被动学习的项目:日常工作生活类的“互动沟通”能满足基本需要,生活模式在转变,“工作”、“社交”陷入瓶颈。

    思维变化,催生出生活模式的转变。以往的生活充满以自我设想的刻板事务(例如,“走出ASD计划”也有些刻板),就像学校里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而感觉的苏醒,使每天要做的事成为灵活的、由感觉驱动的安排。过渡期间,有时会不知道该做什么。当然,生活最终会成为动态事务和固定安排的有机融合。

    发现自己是阿斯伯格患者后,自我定位大幅下调,工作选择也随之调整。目前的想法是, “远大志向”固然要坚持,但选定一份自己能做好、也喜欢的工作,踏踏实实、扬长避短地做好它,更重要。认知、思维和生活状态的转变,已为展开新工作奠定了基础,无需有后顾之忧。当然,工作效率低下的限制亟待解决。

    社交方面,ASD患者和平常人有心理差异:ASD人士利己性、意图性不强。以往和人相处时,总是不能接受人的利己性,渴望他人能像自己一样客观、纯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但是这对正常人来讲,是难以做到的。对正常人来讲,存在一个“自己的立场”,所有的情感和思维都是围绕这个自我的立场展开的。理解他人的立场,就不再有“应该怎样”的愤怒了。

    人与人相处的诀窍?大概就是尊重与合作吧。找到合适的位置、以合适的方式,舒服的距离,与对方相处,即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信任他人,不要抓住对方的手、强迫他人以我的方式为我做事,允许他人以TA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事,学会等待和互相配合。最终,只有懂得臣服于规律,才能拥有自由。

    心有灵犀的状态毕竟只属于某些特定时刻,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也只是由一种情感牵引而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际互动,不分彼此的心理是无法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孩童心态。

    人际互动好比是打球,双方你来我往方可顺畅进行下去,而ASD患者却只管按自己的心意发球、从不考虑如何做能让对方接得顺利,这种情况下,对方该有多么辛苦呢?!……有了这个认识,相信与人的深入交往,也会有进展吧!

    ASD走出计划STEP1-V2


    基于回顾带来的新认识,将“ASD走出计划图”调整如下:

                                                               图1  走出ASD计划路径图

    从“走出ASD计划路径图”中可以看出,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时,意味着面对的ASD课题将扩展到“互动沟通”、“工作生活”两个领域。但是,第一阶段的三大任务还没取得质的突破。如何平衡这个矛盾呢?怎样在新压力下聚焦于基础问题呢?

    从“正常人”的角色看,目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戴着ASD的镣铐,以正常人的速度和节奏来工作和生活?——这意味着减少在ASD上的时间投入、并加快走出ASD的步伐。

    三个办法可解答以上难题:做关键事、借助外力、知行合一。

    做关键事

    1. 首先需找出关键问题:目前需重点充实认知、解决情绪和思考力的约束,其中重中之重是锻炼思考力。

    2. 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行动,即在日常活动中高效培养能力的办法,用更简单的计划代替复杂的计划。例如:学习ASD专业知识。

    借助外力

    1. 利用工作和生活的任务,改善“生理”、“注意力和感知觉”、“情绪和思考力”;

    2. 借助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的帮助,改善上述三点困难,“互动沟通”的阶段性重心放在向他人求助解决基础问题上,对“互动沟通”、“工作生活”技能的练习暂时不作考虑,诉诸于被动学习;

    3. 借助ASD领域前人与专家的力量。

    知行合一

    1. 调整计划适应执行需要:1)减少复杂、僵化、耗时的计划,代之以灵活性高的、容易做到的活动;2)有些琐碎的做法,不属于计划性质,例如多出去走走等,应以明确的计划代替,如“学习摄影技术”,自然而然能多出去;

    2. 提高执行力:1)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行动上,以往理解、思考问题是重点,现在行动比思考解决方案更重要;2)行动受情绪、日常活动影响大,需提升意志力,坚持锻炼习惯。

    基于以上考虑,以一个月为周期(走出计划STEP1再放三个月左右),将自救计划调整如下:

    1.通过外部信息刺激、互动沟通、发展兴趣、系统学习的方式,提升注意力、感知觉能力:

    2.日行好事,平稳情绪;结合思维锻炼和思考应用,提升智力:

    3.合理安排运动、饮食、睡眠,中医调理,增加专业训练,改善生理基础:

    之前看到ASD人士说“我爱我的孤独症”,不能理解。现在,当自己要走出ASD世界时,再回头,不禁深有同感,如果没有ASD,我便不会有那么纯粹的赤子之心、那么多真诚美好快乐的时光。因此,我爱我的孤独症。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分享,商业用途请联系作者(PS:非专业人士,内容仅供参考)。

    微信公众号:走出ASD(ID: gh_c8479b67d562)

    同步更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正常人的方式工作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ry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