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听仙岳医院院长的讲座,院长说如果一个孩子在打另一个孩子,要先抱住那个打人的孩子,对他说你是安全的。
家长不解地问要先抱住那个打人的孩子?院长说是的。
以我当时的认知,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去抱住打人的孩子,而不是去保护被打的孩子,但现在我有点明白了。
两个人有矛盾,其中一个人先动手打人,那么是先动手的人没有安全感还是后动手的人没有安全感?
先动手的人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他感觉到自己不安全,所以要先出击来保护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是外向型的,精力旺盛,同时又缺乏安全感,他就很容易有攻击行为,用攻击来保护自己。
面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要多倾听,多让孩子练习表达。如果孩子学会用说的方式来表达内在的情绪,他就不会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父母先说出孩子的情绪,再引导他自己说出内心的需要、想法、感受、期望、情绪等等。
同时,家长不能以暴制暴,这会让孩子更加模仿家长的行为,去找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来报复。
孩子在打人时,如果父母只是在旁边一直说你不能打人,打人不对,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父母需要抱住孩子,抓住他的手,约束住他的身体,及时制止他,同时告诉孩子:你是安全的,等你平静下来我会放开你,你现在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这是孩子在打人时的处理方式。
从长期来说,要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要倾听孩子,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通过运动来发泄多余的能量,逐步地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