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联片教研会上,张老师分享了他的一则非常励志的教育故事,听了后特别让人感动,也让我深受启发。
事情发生在两年前的一个暑假。为了让孩子们不至于遗忘在校所学,张老师的假期作业安排一向都非常简单。他的作业是让孩子们每天用英语给老师发一句祝福语或是问候语。
他不像其他学科教师那样,给孩子们布置大堆大堆的假期作业,以期通过假期作业的完成来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实,他很不主张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的。因为在他的认识里,每一次的假期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都不会很高。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完成任务为己任,没有实实在在的学习的发生。学生苦了累了不说,根本不会有一点点效果。他知道,孩子们为了完成那一点点假期作业,经常有孩子和家长们闹矛盾,出现许多的不愉快的案例。所以,他的观点是:与其让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还不如多布置一点实践性的作业,让孩子们好好的体验一下生活的真善美,给他们的童年增添一些靓丽的色彩。
小王同学可能是因为上课时太过于疏忽,听错了老师的作业要求。他每天的假期作业都是如期提交的,但给别人不一样。大家提交的是一句话问候语,而小王同学每天提交的却是难度偏高的英语日记。他从一开始的几句简单的口水话写起,逐渐的在数量上增加内容,在字数上逐渐增多,日记的质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看着小王同学的飞速的成长,张老师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偶尔也会在家长班级群里点点赞,给孩子们以动力。其他并没有多言。
起初,张老师还很好奇。原本学业水平中下的小王同学,一致都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怎么会到了假期,就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完成了别人没有达成的任务。在后续的作业提交中,他才发现:原来就是一场误会。小王同学不是因为有了自省的自觉,而是搞错了作业要求,弄巧成拙而已。
张老师没有揭穿小王同学的“错误”,还特别为小王同学谋划了一个“礼物”。将小王同学的每一次作业进行了收藏,还认真的加以编辑打印,弄成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当众归还给了小王同学。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小王同学有些措不及防。他的行为被老师这么一认可,被同学们这么一“羡慕”,那种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自然就无限暴涨。硬生生的将其从一个中下学生拉到了优秀学生的行业。课堂上变得更专心、更细心。对英语的学习也特别感兴趣,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成天抱着英语书读个没完,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没丢不说,还经常在班级黑板报上发一些自己的小小的“豆腐块”,一天乐此不疲,成了班级里最为活跃的小霸王。初三的中考成绩,竟然拿下了全全校第三的好成绩。
有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学生学不好的理由归结于学生智商的高低、情商的多寡上面,总是喜欢在学生身上去找问题。说什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掌握,学习习惯没养成等等。很少从教师自我的教育方法、手段上去思考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其实,有的时候,教育就在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就在于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把它用好了,就可以学生一生的转折,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从一到N的提升和跨越。就如:老师的一次宽容,一次信任,一个误会后的被理解,一场没有预谋的“误会”,都可以打开孩子心灵之窗,成就所谓的好的教育。
教育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有规律可循,也有方法可鉴。唯有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把育人智慧融通于班级管理,融通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做一个爱的点灯人,去点燃其学生心中的自信之火,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也才能收获更多的美丽,收获别样的惊喜。
著名足球评论员贺炜曾说过的一段话:“当你的精神意志力足够的时候,你往往可以发挥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潜力。而当你思想上先投降、先放弃的时候,你可能连平时10%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所以一个人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完全看他的心理足不足够强大。”而我们教师需要努力的,唤醒学生的认知,点燃学生的激情,在他们需要扶一把的时候,给他们以动力,给他们以支持。
小王同学因为课堂上的一次疏忽而造成“误会”,被张老师将其转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因此契机。不揭穿,不纠错,不打压,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倍感自信,找到动力。老师借助于教育事件做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因错误而产生的美丽,这是教育智慧。学生对于学习的那股子劲,被老师的举动不断的被点燃,并辅之以成长的意义。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让学习真的得以发生,实现了彼此的成全,这何乐而不为?
教育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爱的付出。唯有将爱融入老师的骨子里,不断地去激励、唤醒,去点燃、挖掘,必定会收获惊喜和阳光。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旁敲侧击,我们可以榜样示范,我们可以借力打力,我们可以宽容和理解。就如前面的故事:不经意的一次犯错,也会成为学生成长中的美好。一次偶然的邂逅,也会成为别样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