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好的心情,提高创造力
好心情是提高创造力的起点,比如锻炼、冥想、充足睡眠,他们都是维持好心情的方法。
置身于大自然中开拓视野
当我们的目光看向远方时,大脑也会思考得更加长远,这就是为什么置身于大自然与创造性顿悟有紧密的联系。
同理,如果身处一个局促狭窄的空间,就会缩小我们的注意力范围,对于提升创造力这件事情不会有什么助力。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总躲在书桌后面,不妨多出去走走,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盒子里思考
限制条件可以驱动创造力,毫无限制会给你过多的自由度,让你无从发挥。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永远要知道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需要什么。
这些限制条件解放了我们,有了这两块基石,无论中间需要什么,比如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一次演讲,我们要做的都只是简单地将这些点状的东西串联起来。
但如果没有这些连接点,我们就可能会陷入困境,浪费时间游走在无关紧要的领域。
如果你需要创造力,不知道目标方向就永远无法达成目标。
许多人认为截止日期也是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限制条件,更准确地说,有创造性的截止日期,应该符合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点。
也就是说,这个时间需要有足够的难度可以让我们拓展能力边界,但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让我们在紧张的时间里崩溃。
关于提升创造力,还有一种“麦吉弗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
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第一步:问题识别。
写下你的问题,用手写下来,大声说出来是没用的,告诉朋友也是没用的,因为触觉体验和记忆之间相互关联,写下来才是关键。要尽可能写详细一点,但不要太担心内在的逻辑关联。
例如,假设我在写一本书,明天我要开始写新的篇章,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么我会这样写:“明天,我想写一个关于蓝鲸和特蕾莎修女的新章节,内容要有趣、吸引人,结尾要扣人心弦。”
因为我们的大脑系统内置了模式识别功能,如果我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楚,大脑便会自动处理其余的工作。
紧接着第二步:孕育。
一开始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比如半天、或是一整夜,但后面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时间就会缩短。
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够刺激大脑,但不耗费什么精力的事情。
比如摆弄花草、打扫房屋、打篮球,散步也不错,但是看电视没什么作用,因为那需要我们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第三步:自由创作。
通过第二步的几个小时,我们可以坐回电脑前,再次开始敲击键盘,至于写什么那都无所谓,比如抄你最喜欢的书、写歌词、写诗歌等等。用不了多久,我们想要的问题的答案,就会逐渐浮现出来。
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以后,就会发现,一旦陷入困境,潜意识可以得出我们在有意识时做梦都想不到的答案,而且耗时也会短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