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转至:肩周炎健康网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浮针治疗讲解如下:
浮针疗法是运用专用浮针为工具,以局部病痛为基准,在病痛 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针刺,针尖对准病灶,用以治疗局限性病痛的治疗方法。浮针疗法是符中华老师于1996年6月发现 的一种新的、快速镇痛的新疗法。
1.浮针治疗机制
(1)皮部理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位,是经气散布之所在,浮针长时间地刺激皮部,可以振奋皮部的 经气,推动机体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2)神经的节段性分部:同一节段的神经、躯体、内脏,由同一 体节发育而成,会有相同的信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同一节段 的皮肤针刺,可调整同一节段躯体内脏的功能活动,产生节段性的 抑制疼痛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压电与反压电效应: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一种能将生物电信号传递到身体各部分的半导体通讯网络,能髙效率地传导生物 电,同时具有生物压电现象,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在皮下 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针刺,使针刺部位的生物电传到病变组织,产生 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使液晶体的排列趋向正常,使病 变组织的生理功能活跃,调动体内抗病机制,改善肌肉等组织的痉 挛、挛缩,提髙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消除炎症,迅速缓解 病痛。
2.浮针的特点
(1)选穴特点:浮针疗法在病痛周围选择进针点而不是在病灶 局部,针尖直对病灶而不达到病灶,距病灶约2cm。
(2)手法特点:浮针采用皮下浅刺,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行针不是提插捻转,而是摆动,没有酸麻胀沉等得气,且留针时间 长,一般24小时甚至更长。
(3)取效快捷:浮针疗法行针3〜5分钟疼痛多明显减轻,甚至 消失,取效较快。
(4)治疗广泛:浮针疗法不但对疼痛疗效确切,而且对麻木、胀满等非疼痛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5)简便易学、安全可靠:浮针疗法只要找准病痛点即可,没有 较髙的医学知识也可运用,且针刺较浅,比较安全。
3.治疗方法
(1)找准病痛点:肩周炎患者病变部位较为广泛,涉及肩部、上 臂、上背部、上胸部等,压痛点也较多,多以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 沟、喙突、三角肌下滑囊、小圆肌起点等部位压痛最为明显,治疗时 作为主要病痛点选择,有些病痛点比较隐蔽,需特殊体位才能找 到,寻找时,应不断改变体位,随着治疗的进展,某些病痛点消失, 还会出现许多新的病痛点,也应及时选择,合并颈椎病时,加取颈部病痛点,使病痛点都得到治疗,不要遗漏。
(2)选取进针部位:取坐位、侧卧位或将上肢固定于病痛最明 显的位置,选择进针点时,如痛点偏上,可从锁骨、上背部向肩部进针,如痛点偏下,可从上臂向肩部进针,肩胛部,可从内向外横刺,或从上或下纵刺,进针点距病痛点6〜8cm,刺入后针尖距病痛部 位约2cm(图7-8至图7-14)。


(3)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拇、示、中指夹持针 柄,左手拇、示指夹持针身,双手协同用力,速针人皮下,然后右 手持针,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前推进,可看到皮肤呈线状隆起, 进针过程中,没有酸麻胀沉重的感觉,如出现酸麻胀沉,说明针入 肌层,进针太深,如出现疼痛,多为针入皮内,进针太浅,均需重新 调整深浅度,再向前运针。针刺到位后,以进针点为支点,右手持 针,沿局部皮肤平面来回摆动,使针尖在皮下做扇形运动,幅度尽量大,同时左手不断按压病痛点,或用拇指沿针尖方向病痛处皮肤循抹,以增强疗效,多数患者疼痛可明显减轻,活动有所改善,运针完毕后,抽出针芯,放于保护套管中,以备运针时再用,用胶布固定 针座,留针24小时,留针过程中,肩部可做日常活动和功能锻炼, 以提高疗效,针刺每天1次或2天1次。




4.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精神紧张、饥饿、疲劳,不宜立即针刺。
(2)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不宜针刺。
(3)较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
(4)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等,不宜针刺。
(5)针刺部位有浅表血管,应避开:

网友评论